搜索到235篇“ 同光体“的相关文章
- 同光体诗学的新变研究
- 本文试图阐释同光体诗人在现代生活的冲击之下,建构的将旧体诗与近现代文学观念相连接的诗学理论。以此来使“同光体”诗学这一民国时期旧体诗学的高峰能够立足于现代诗学并且得到新的阐释。本文选取了同光体诗人中具有革新气质的:陈衍、...
- 缪文培
- 关键词:同光体沈曾植陈三立郑孝胥
- “同光体”形成考述
- 2021年
- "同光体"是晚清最为重要的一个诗歌流派,但这一称谓的具体所指,却颇有歧义。陈衍、郑孝胥最初提出这一名称,本是指同光之交流行于诗坛的时代风尚,并非一种"自称"。而姚锡钧、林庚白和汪辟疆等太学论诗时,因这一称呼出自陈、郑之口,就未加辨别地把它视为一种"自称",借以指称彼时正为盛行的陈、郑诗风,从而发生了误读。后又经南社诗人唐、宋诗歌的意气之争,和现当代学者忽略时代指向、充实诗学意涵的学理建构,这个本属于小群体论诗的私人话语,才进入公共文化空间,最终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名词。只有弄清"同光体"称谓的来龙去脉,才能真正理解其实际所指,及背后的时代精神与内涵,从而纠正晚清诗歌研究中"同光诗歌"认知的"时代错位",和近代诗史建构中"宗宋"叙事泛化等问题。
- 李亚峰
- 关键词:同光体宋诗派晚清民国
- “同光体”诗歌中的汉魏六朝诗影响研究
- 在唐、宋诗之外,汉魏六朝诗是“同光体”诗歌的另一重要渊源,在学诗取径、诗学理论与成熟期诗歌写作等方面对“同光体”诗人有深刻的影响;然而,自陈衍以来,这一影响往往为人忽略。本文以郑孝胥、陈三立、沈曾植等“同光体”诗人为研究...
- 张浩
- 关键词:汉魏六朝诗诗学理论诗歌写作
- 同光体视野下的陈三立之“诗人之诗”
- 2021年
- 同光体诗人陈衍提出了“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作为诗歌创作的最高追求。但是,按照陈衍对“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的诠释,在同光体的代表诗人中,唯有沈曾植兼有“学人”的身份,所为诗或可称作“学人之诗”。所以,“二而一之”只能是一种奢想。至于“诗人之诗”,由于在中国古代文论中,诗人的典范为《诗经》作者,其所谓“风人之旨”,是强调“兴观群怨”和“温柔敦厚”。以此为要求,则同光体诗人首推陈三立。陈三立作为“政治活动家”,在晚清大厦将倾之时,积极倡导除旧布新,并投身戊戌变法,力图挽救危局。而对时政的关注,则贯穿于其毕生的诗歌创作。陈三立对政治理想的抒发,以及诗歌所反映的民生艰危和国运蹇蹙,或可赋予同光体“诗人之诗”以积极的意义。
- 马卫中
- 关键词:近代诗歌同光体陈三立诗人之诗
- 论同光体诗派的词学观——以晚清四大词人为参照
- 2021年
- 清末民初之际的同光体诗派在词体观念上一方面主张词体要上通骚雅,蕴有寄托,要能反映风人之旨,起到教化民众的作用;另一方面保持词体的独特性,要能蕴藉含蓄,清空骚雅,以最大程度彰显词体言情功能。他们注重词的音乐性,主张按乐律校词、填词,并给出明确的学词途径和研治词学的方法。在词作审美上,他们既推崇南宋词之骚雅,又歆羡五代、北宋词之神穆,既喜爱婉约空灵词风,亦兼容豪放旷逸词境。与晚清四大词人相较,同光体诗派的词学观念更为通达,已明显显现现代词学的雏形。
- 赵家晨
- 关键词:同光体词学观清末民初
- 论陈衍对“同光体”的建构与传播——以《石遗室诗话》和《近代诗钞》为中心
- 2021年
- 陈衍作为"同光体"最重要的理论家和代表诗人,其对清、民诗坛影响甚巨,在他的诗学活动中,又以对"同光体"的建构与传播最称重要。以《近代诗钞》、《石遗室诗话》及续编为中心,可以揭示出其理论与作品相结合的建构手法、价值判断为主导的选人录诗原则和曲笔回护为核心的书写策略,可以说,"同光体"之所以能获得主流地位并产生深远影响,是离不开陈衍的苦心与智慧的。
- 王春
- 晚清“同光体”诗人对方回《瀛奎律髓》的接受研究
- 2020年
- 方回《瀛奎律髓》作为一部大型唐宋律诗选集,提出了唐宋双宗的诗评思维和尊崇格高的诗评标准,并提出了新变的诗歌创作要求,晚清同光体诗人对此都加以借鉴学习。与此同时,同光体诗人根据时事与诗学发展情况对方回《瀛奎律髓》存在的弊病作出了批判,采取尊古仿古与求新求变相结合的思维进行辩证接受。在身份层面上,方回与晚清同光体诗人皆属遗民且多遭讥笑与贬低,他们都以著书立说等方式进行“自我救赎”,并通过情感的表达与解剖述说抱负与胸怀。这种“自我救赎”的表达,对于后人全面研究晚清诗学具有重要意义。
- 陆敏
- 关键词:同光体《瀛奎律髓》
- 论同光体诗人对同光体诗歌特性的理论构建被引量:1
- 2019年
- 脱胎于道咸宋诗派的同光体在创作和诗学两方面,都体现出了传统诗歌内部的一种深刻的革新力量。同光体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特性,也有着成系统的理论构建。他们用一种"清切"与"僻涩","广易"与"艰深"等二元对立的办法,把自己置于前人诗学中诗歌"正体"的反面,反对张之洞的作诗"清切"之说。郑孝胥更说近代社会中"世事万变,纷扰于外;心绪百态,腾沸于内",所以诗人要作"宫商不调""不期于切"的诗。他们又通过《诗经》中《风》和《雅》的对立,将自己的这种诗风追溯为雅诗。学人之诗的理论,就其内在理路以沈曾植的"意""笔""色"诗论和推崇东晋玄言诗的诗论为最终完成阶段,而以郑孝胥所说十六字为时代原因。同光体诗人论诗用到的一系列形容词,是这一诗学新变在审美直感上的反映。同光体诗人的这些诗论,在多个方面都与比他们稍晚的西方现代主义巨擘艾略特若合一契。这是因为两者处在东西方诗歌史相类似的发展节点上。
- 张晓伟
- 关键词:同光体学人之诗现代主义
- 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同光体诗人陈宝琛心路历程简述
- 2019年
- 陈宝琛是旧诗派“同光体”的代表诗人,亦是废帝溥仪之师,一直追随溥仪,甘为遗老。他守着这双重的“旧”身份,遭到了南社和新文化运动的猛烈批判,并从五四以来长期受到贬斥,面目全非。其政治立场的保守自当扬弃,但其文化态度的“守旧”却有待商榷。试将陈宝琛一生简分为三个时期,希望透过对其生平经历的叙述与剖析,来管窥其在变局之下心路发展变化的轨迹,借以探寻其最终选择的必然性,以知人论世,还其本来面目。
- 孙艳
- 关键词:同光体陈宝琛心路历程
- 试论前同光体与闽诗创作
- 晚清光、宣以来,涌现一群才情杰出的旧体诗人,世称“同光体”诗人,其重要领袖人物在民国间逐渐离世,而瓣香同光体诗歌创作旨趣的诗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尚存,其影响可谓深远.同光体的存在,已成学术界的认识,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
- 郑礼炬
- 关键词:清代诗歌同光体文学创作
相关作者
- 孙虎

- 作品数:29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陈三立 同光体 清代 家族文学 文学家族
- 马卫中

- 作品数:44被引量:32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诗坛 清代 同光体 诗歌 近代诗歌
- 侯长生

- 作品数:34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同光体 宋诗学 范当世 山水诗 清代
- 胡迎建

- 作品数:86被引量:64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陈三立 诗歌 旧体诗 同光体 黄庭坚
- 林东源

- 作品数:18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江夏学院
- 研究主题:同光体 经济思想 文化交流 诗文 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