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篇“ 双管同步换血“的相关文章
- 改良脐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改良脐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商丘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对所有患儿采用改良脐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及血常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取改良脐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可靠。
- 曹宁
-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同步换血胆红素
- 改良脐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改良脐动静脉双管进行同步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持续24小时蓝光照射配合静滴白蛋白等综合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改良后脐动静脉双管进行同步换血治疗后。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血糖、电解质以及血常规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血清胆红素较观察组下降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轻微下降,血钾、血氯、血钙、血钠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脐动静脉双管进行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快速降低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值得有条件的医院推广。
- 王红霞
- 关键词:双管同步换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治疗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6例溶血性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以肱动脉和头皮静脉进行换出与输入的途径,保持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状态下换血治疗,对比患儿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血压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换血治疗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明显,血糖变化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换血治疗后,患儿血压、血红蛋白及血清钾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例患儿黄疸在换血3~6 d后均已消退,有3例出现暂时性的低血糖,1例出现青铜症,2例出现低钾血症,经过对应处理全部恢复正常痊愈出院。结论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减少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使患者体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治疗效果理想,而且不良反应少,易操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李莉莉
-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
- 新生儿双管同步换血技术在新生儿换血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双管同步换血技术在新生儿换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新生儿溶血症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儿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换血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前后,患儿血红蛋白、血压、血p H值、血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钾、血钙、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效果显著,对机体内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可出现高血糖症、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患儿需要做好术后监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临床疗效。
- 宗小敏
- 关键词:双管同步换血新生儿临床疗效溶血症
- 改良双管同步换血术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2例
- 2015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双管同步换血术在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以桡动脉、头皮静脉作为换出、输入途径,同步输入及换出等量血液的双管同步换血术治疗重度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32例,监测换血前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及各种生化指标。结果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显著影响,对血白细胞、血小板、血钾、血碳酸氢根均有一定影响,而对血红蛋白、血钠、血钙、pH无显著性影响。结论新生儿双管同步换血术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对内环境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导致不良后果。
- 伍国富
-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疗效
- 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术治疗的3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比较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结果:32例患者换血前后总胆红素有明显变化,显著下降(P<0.01)。不过在治疗后出现术后感染2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单、实用、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赵安玲肖富明洪仙怀饶祖寿江华明
-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 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换血方法。方法采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输入和输出均由容量泵控制同步进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结果换血后1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总胆红素由(470.45±32.43)mmol/L降至(250.37±16.50)mmol/L,间接胆红素由(378.78±20.54)mmol/L降至(182.74±19.18)m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1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病情好转。结论外围动静脉双药同步换血是清出患儿体内毒素的有效方法,且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我们认为,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证输入与输出血量的动态平衡等是该疗法的关键,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沈玉会张鸿尚彪
-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同步换血护理体会
- 新生儿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的护理
- 2011年
- 总结了新生儿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的护理措施,包括同步换血前的护理,同步换血中的护理,同步换血后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认为新生儿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 杨小燕
-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
- 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32例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新生儿溶血性黄胆患儿采用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治疗,观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2例新生儿在换血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未见出血表现,血清总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显着下降(P<0.01);换血后32例新生儿血钾、钙浓度下降(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血糖稍高,血钠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生严重代谢紊乱、栓塞及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有效措施。
- 肖富明
- 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机体内环境的影。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儿童医院新生儿科13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生化、血常规的变化。结果换血后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同时,血清钾、钠、氯、钙离子、血小板、白细胞、碳酸氢根浓度均由不同程度下降(P<0.01);血糖、血清磷有升高(P<0.01);血红蛋白、pH则在换血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外周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显著疗效,对内环境有一定影响,但这些影响不对机体构成严重危险。
- 龙丽华李禄全余加林袁晓丽
-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副作用
相关作者
- 余加林

- 作品数:396被引量:3,515H指数:26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膜 早产儿 败血症
- 张先红

- 作品数:91被引量:502H指数:12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 早产儿 护理 婴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 王家蓉

- 作品数:30被引量:134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 危重新生儿 医学教育 儿科学教学 新生儿肺出血
- 李禄全

- 作品数:131被引量:744H指数:15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 婴儿
- 陈贻骥

- 作品数:83被引量:391H指数:10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 维生素A 婴儿 新生儿败血症 早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