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51篇“ 原发性胰腺癌“的相关文章
原发性胰腺癌的中医证型与增强CT影像表现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胰腺癌的中医证型与增强CT影像表现的相关性。方法:70例原发性胰腺癌患者均接受增强CT检查,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并对不同证型患者的增强CT影像表现统计分析,探讨不同生化指标及增强CT影像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70例胰腺癌患者包括26例气滞血瘀型、21例肝胆湿热型及23例脾肾虚损型,3种证型对应的肿瘤大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4.10±0.78)cm vs (3.70±0.74)cm vs(3.43±1.30)cm,P<0.05];与另外两型比较,气滞血瘀型患者CA19-9表达水平更高(P<0.05),且肿瘤呈囊实性及出现胰周侵犯的概率更高(P<0.05);病灶在胰实质期、门脉期的CT值与病灶/胰实质的CT比值比对于证型的鉴别诊断具有提示意义(P<0.05)。结论:CA19-9表达水平及增强CT影像表现能够对原发性胰腺癌的临床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依据。
任帅钱丽超汤汇涓郭凯王智涛杨惠民王中秋舒鹏
关键词:原发性胰腺癌中医证型影像表现CA19-9
原发性胰腺癌的免疫表型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全面分析原发性胰腺癌的免疫表型,为胰腺癌治疗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纳入癌症基因组数据库中的177例原发性胰腺癌患者的基因组图谱,对样本进行总体免疫浸润(IIS)、T细胞浸润(TIS)和抗原呈递体系(APM)的量化评分。通过行无监督聚类分析,根据IIS、TIS和APM评分高低将患者分为免疫成分高组和免疫成分低组,比较两组免疫细胞亚型浸润、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及免疫功能评价的差异。结果放疗人群中免疫成分高组生存率略高于免疫成分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免疫成分低组比较,免疫成分高组具有明显较多的中性粒细胞(63.4%比36.6%)、嗜酸性粒细胞(75.5%比24.5%)、活化型CD4+记忆T淋巴细胞(80.7%比19.3%)、幼稚型CD4+T淋巴细胞(81.2%比18.8%)以及幼稚型B淋巴细胞(59.5%比40.5%);而免疫成分低组具有明显较多浸润的活化型NK细胞(67.3%比32.7%)、调节性T淋巴细胞(68.9%比31.1%)、辅助性滤泡T淋巴细胞(67.7%比32.3%)以及活化型肥大细胞(62.9%比37.1%)。与免疫成分高组比较,免疫成分低组的共刺激分子CD28、ICOS、CD40、CD40L、CD27、CD27L、4-1BB、OX40、GITR及共抑制分子CTLA-4、PD-L2、PD-1、VISTA、LAG-3、TIGIT、Galectin-9、TIM-3、IDO-1均显著高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免疫成分高组的趋化因子表达水平主成分分析的PC1值、细胞杀伤活性(CYT)值均显著高于免疫成分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利用3种免疫量化评分的聚类分析可对胰腺癌免疫表型初步分组,免疫成分高组可能与放疗具有协同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可能对免疫成分低组人群有效。
邱春燕郑楷炼张火俊
关键词:胰腺肿瘤免疫表型分型
CT与MRI增强扫描应用于原发性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CT与MRI增强扫描应用于原发性胰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40例胰腺癌(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患者的CT、MRI增强扫描等影像学资料。比较其特征性成像表现差异。结果 CT增强扫描确诊率为83.33%,与病理检查的100.0%相比较,前者确诊率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5,P>0.05)。MRI增强扫描确诊率为87.5%,与病理检查的100.00%相比较,前者确诊率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3,P>0.05)。CT检查示>1.0 cm病灶25个,<1 cm病灶3个,而病理检查结果示>1 cm病灶27个,<1 cm病灶1个,实际错误率为3.57%;MRI检查示>1.0 cm病灶22个,<1 cm病灶2个,而病理检查结果示>1 cm病灶23个,<1cm病灶1个,实际错误率为4.17%;2种检查实际错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05)。结论 CT与MRI增强扫描应用于原发性胰腺癌临床诊断中,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靠性高;其中,MRI显示细节能力更强,CT检查更为便捷,二者应灵活运用,以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张伟
关键词:原发性胰腺癌CTMRI
原发性胰腺癌胰腺转移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原发性胰腺癌临床症状出现较晚,诊断与治疗难度极大,早期发现并进行规范化综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少见病理类型的胰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胰腺腺鳞癌和胰腺鳞癌两种亚型尤为明显,且较胰腺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诊疗特殊性已引起关注。胰腺转移癌与原发性胰腺癌鉴别困难,极易造成误诊。原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治疗的效果是导致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差异的原因。
许洁如陈超沈宁佳张永杰
关键词:原发性胰腺癌胰腺转移癌
原发性胰腺癌应用CT和MRI增强扫描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比较原发性胰腺癌应用CT和MRI增强扫描的效果。方法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治疗的33例原发性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应用CT和MRI增强扫描检查,对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对比CT和MRI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对不同大小肿块的检出率及误差率。结果在33例原发性胰腺癌患者中,CT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为69.70%,MRI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为87.88%;MRI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显著大于CT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原发性胰腺癌患者共发现38个病灶,手术病理证实直径>1 cm的病灶35个,<1 cm的病灶3个;CT检查显示直径>1 cm的病灶33个,<1 cm的病灶5个,检出率为86.84%,误差率为13.16%;MRI增强扫描显示直径>1 cm的病灶36个,<1 cm的病灶2个,检出率为94.74%,误差率为5.26%;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胰腺癌的临床效果确切,均作为临床准确检查诊断原发性胰腺癌的有效影像学方法,对微小病灶的检出率较高,误差率较低,但MRI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大于CT增强扫描,更具有临床可行性。
陈丽娜蔡彩云刘建成
关键词:原发性胰腺癌CTMRI增强扫描
原发性胰腺癌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后外周血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胰腺癌患者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阐明HIFU治疗对原发性胰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胰腺癌组患者36例,对照组体检健康者28例,于HIFU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并比较治疗前后原发性胰腺癌患者KPS评分和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的变化。结果:HIFU治疗前原发性胰腺癌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胰腺癌组患者经HIFU治疗4周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胰腺癌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和CA-199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治疗可以改善原发性胰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宋晓燕马宁姜振宇张彦东杜冰洋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胰腺肿瘤CD4+CD25+调节性T细胞
CT与MRI增强扫描在46例原发性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对比CT与MRI增强扫描在诊断原发性胰腺癌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临床表现疑似胰腺癌的患者47例,行CT和MRI增强扫描,最后通过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将患者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所得出的结论与手术结果、病理结果等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结果:本组47例患者,随机挑选其中的27例行CT检查,挑选20例行MRI增强扫描检查。在行增强CT诊断的27例患者中,有20例显示为胰腺癌,其中2例经手术病理、临床随访等确认为非胰腺癌,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2.6%;在行MRI的20例患者中,行增强CT显示癌肿病灶>1cm的病灶有33个,<1cm的病灶有5个;但经手术病理证实>1cm的病灶有35个,<1cm的有3个;CT诊断的误差率为5.26%。诊断为胰腺癌的有17例,其中1例经手术病理、临床随访检验,与MRI增强扫描检查结果不一致,诊断符合率为95%。在这些确诊的癌肿病灶中,>1cm的病灶有36个,<1cm的有2个;经手术病理证实,>1cm的病灶有35个,<1cm的有3个,CT诊断的误差率为2.63%。结论:目前,影像学手段是诊断胰腺癌非常有效的方式,无论是CT还是MRI,都有较高的可信度,但在原发性胰腺癌的诊断中,MRI较CT有优势。
王宝寅
关键词:CTMRI原发性胰腺癌
FAP-1和RAC-1在原发性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Fas相关磷酸酯酶1(FAP-1)和RAC-1在原发性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40例原发性胰腺癌组织中FAP-1和RAC-1的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侵袭转移之间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FAP-1和RAC-1的表达明显高于胰腺正常组织(P<0.01),且两者存在相关性(P<0.05),同时FAP-1和RAC-1的表达有淋巴结转移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FAP-1和RAC-1阳性表达与胰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类无相关性(P>0.05)。结论 FAP-1和RAC-1的表达能反映原发性胰腺癌的侵袭转移能力,联合检测两种蛋白的表达对诊断胰腺癌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王青赵华栋阴继凯董瑞鲁建国
关键词:原发性胰腺癌肿瘤转移
双功超声对原发性胰腺癌引流区转移淋巴结分布特点的研究
目的探讨胰腺癌转移淋巴结在上腹部优势分布的彩超表现特点,加深对其淋巴结转移途径的认识,为准确地进行术前分期和预后评估提供彩超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21例,所有病例均经增强CT、手术或病理诊断...
梁会泽孙志英贾化平周环宇许永杰
文献传递
原发性胰腺癌诊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CT与MRI增强扫描在诊断原发性胰腺癌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疑似胰腺癌患者55例,行CT或MRI增强扫描,再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经比较得出结论。结果:30例行增强CT扫描的患者,CT诊断为胰腺癌者24例,占80%,该24例中,与手术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不一致者2例,占8.33%,诊断符合率为91.67%;另25例患者行MRI增强扫描检查,诊断为胰腺癌者21例,占84.00%,这21例中,有1例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不一致,诊断符合率为95.23%。结论:无论是CT还是MRI在诊断胰腺癌中都有较高的可信度,但在原发性胰腺癌的诊断中,MRI较CT稍有优势。
张锋玫
关键词:原发性胰腺癌

相关作者

尚瑞莲
作品数:58被引量:239H指数:8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氩离子凝固术 原发性胰腺癌 超声内镜 疗效 幽门螺杆菌
赵晓晏
作品数:210被引量:924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急性胰腺炎 胶囊内镜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癌
吴梅筠
作品数:135被引量:353H指数:9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研究主题:遗传多态性 汉族群体 等电聚焦 脑损伤 多态性
李荣华
作品数:23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研究主题:ABO血型 法医鉴定 遗传多态性 基因座 STR基因座
张林
作品数:582被引量:2,094H指数:1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地质力学模型 遗传多态性 重力坝 坝肩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