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90篇“ 原发性淋巴瘤“的相关文章
- 睾丸原发性淋巴瘤1例
- 2024年
- 睾丸原发性淋巴瘤(PTL)是临床上罕见的睾丸恶性肿瘤,国内外报道较少。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于2021年12月收治1例并行右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行6周期R-CHOP化疗,随访2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报告该患者的临床资料。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6岁,主因“发现右侧睾丸无痛性肿大半月余”入院。查体:右侧睾丸肿大,睾丸上极可扪及大小4.0 cm×3.0 cm×2.0 cm大小肿物,质硬,无触痛。
- 孙海军柳萍杨晓波李明明马良宏
- 关键词:睾丸肿瘤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 慢性淋巴细胞性/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6例的临床病理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慢性淋巴细胞性/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6例患者临床及病理学特征,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女性占5/6,患者年龄49~69岁,患者均存在甲状腺或颈部肿块病史,部分患者近期肿块增大,B超示甲状腺组织内不均质低回声。术后病理检查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其中1例患者见乳头状癌。结论慢性淋巴细胞性/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罕见,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临床症状、影像学多无特征性改变,需结合临床、影像和病理特征进行诊断。
- 董双双田秀春王翠梅徐清肖芹顾学文
- 关键词: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
- 脾脏原发性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脾原发性淋巴瘤的确诊靠穿刺或手术病理活检,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与其他疾病混淆而致误诊。本文报告1例脾原发性淋巴瘤经穿刺活检确诊,予以化疗诱导的病例,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病的诊断、分期及治疗进行总结。
- 邵梅高陆赖玉任明强
- 关键词:脾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放疗
- 探讨消化系统脏器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与诊断价值
- 2023年
- 探究将CT应用于消化系统脏器原发性淋巴瘤患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录入2015年6月至2021年5月中10名消化系统脏器原发性淋巴瘤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分别应用MRI和CT进行诊断,确认诊断效果。结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相较于MRI诊断来说,CT的诊断准确度与MRI诊断并无明显差异,提示CT应用于患者的病情诊断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将CT应用于消化系统脏器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与MRI相比,CT在诊断准确度上并无明显差异,这表明CT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工具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病情。这一结果强调了CT在消化系统脏器原发性淋巴瘤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持工具,以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这一疾病。
- 宣茜茜
- 关键词:MRICT检查
- 脾脏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脾脏原发性淋巴瘤(PSL)的CT、MRI表现。方法选取并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PSL的临床和CT、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7例PSL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浸润型4例,表现为巨脾合并脾梗死;粟粒结节型2例,表现为脾脏多发小结节,最大直径<1.0 cm;多发结节型8例,表现为脾脏多个大小不等结节,直径从5.0~10.0 cm不等,增强后部分呈环形强化,部分轻度强化;孤立肿块型3例,表现为脾脏单发巨大肿块,直径>10.0 cm,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结论PSL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影像学检查对PSL的分期有一定帮助。
- 杨玲吕雪飞雷露梁波
- 关键词:脾脏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 12例卵巢原发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12例卵巢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12例卵巢原发性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病例1~7肿瘤由大淋巴细胞构成,瘤细胞表达广谱B细胞标记CD20和PAX5,Ki-67增殖指数大于40%,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8~11肿瘤细胞由单形性中等大小弥漫生长的富于黏附性的淋巴细胞组成,“星空”现象多见。瘤细胞CD20、BCL6和CD10阳性,肿瘤细胞c-myc高表达,Ki-67增殖指数接近100%,荧光原位杂交提示MYC基因重排,诊断为Burkitt淋巴瘤。病例12由幼稚的小淋巴细胞组成,细胞质稀少蓝灰色,肿瘤细胞CD20、CD10、CD34、CD117和TDT阳性,诊断为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结论:卵巢原发性淋巴瘤根据临床病程病理分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和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其诊断、鉴别诊断与病理分型依赖于临床、病理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
- 杜则玲候宁张喆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磁共振进展
- 2022年
-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非常罕见,常被误诊为乳腺癌或其他肿瘤,由于其治疗方式特殊,故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临床上发现乳腺无痛性肿块并短期内迅速增大,影像学检查表现为不典型恶性,如缺乏毛刺,T2WI压脂呈稍高信号,ADC值显著降低,弥漫型皮肤广泛增厚而乳头未见凹陷及皮肤橘皮样改变,部分病灶内可以看到典型的肿瘤血管穿行征,可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以上这些特征应考虑乳腺淋巴瘤的可能,提示临床进行肿块活检,明确病理后再选取恰当的治疗方案。本文就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磁共振表现做一综述报道。
- 刘洋何杰
- 关键词:原发性淋巴瘤乳腺磁共振
- 眼眶原发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眼眶原发性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本院经手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的23例眼眶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I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病变部位、病变形态、侵犯部位、MRI信号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23例眼眶原发性淋巴瘤患者中,病变部位单侧占比高于双侧占比(P<0.05);病灶形态为局限性或弥漫性;侵犯部位为肌锥外间隙和跨肌锥内外占比高于肌锥内间隙占比(P<0.05)。所有患者MRI平扫T_(1)加权成像(T_(1)WI)均同眼外肌信号一致呈等信号,T_(2)加权成像(T_(2)WI)及短T_(1)反转恢复(STIR)序列以稍高于眼外肌信号为主,少数与眼外肌信号相同(P<0.05);增强MRI成像以轻度均匀强化和轻、中度欠均匀强化为主,极少数呈与眼外肌信号一致的中度均匀强化(P<0.05)。病变累及眶隔前部占比高于未累及眶隔前部占比,累及眼外肌包绕、分界不清占比高于未侵犯、受压占比,累及视神经未受包绕占比高于受包绕占比,累及眼球未受包绕占比高于受包绕占比,眼眶骨质破坏占比低于无眼眶骨质破坏占比,眶外侵犯占比低于无眶外侵犯占比(P<0.05)。结论眼眶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单侧多见,病灶呈局限性或弥漫性,以侵犯肌锥外间隙和跨肌锥内外为主,好发于眶隔前部,并向眶内侵犯;较多包绕眼外肌生长,少见包绕视神经、眼球生长,少见骨质破坏和眶外侵犯;T_(2)WI及STIR序列MRI信号稍高于眼外肌,增强扫描呈轻度至中度、均匀或欠均匀强化。
- 李飞刘锦琳田强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影像诊断
- 肝血管瘤合并肝原发性淋巴瘤一例
- 2022年
- 肝血管瘤为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1.5%[1]。肝原发性淋巴瘤在临床上是罕见的恶性肿瘤,占结外淋巴瘤的0.4%,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0.016%[2]。肝血管瘤合并肝原发性淋巴瘤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国内外暂无相关病例报道,当临床上遇到该疾病时,容易漏诊、误诊,粤北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一例肝血管瘤合并肝原发性淋巴瘤,现将诊治经过及经验体会报道如下。病例患者女性,35岁,因“发现肝血管瘤半年”入院。
- 伍锦香王贵福吴青松缪辉来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肝血管瘤肝内占位
- EB病毒相关的胃原发性淋巴瘤概述
- 2022年
- EB病毒具有致癌活性,与多种类型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国内鲜见与EB病毒相关的胃原发性淋巴瘤的详细阐述和明确的诊疗指南,现就EB病毒相关的胃原发性淋巴瘤的一般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相关治疗作一综述。
- 苟国娥虎小煜黄晓俊
- 关键词: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胃原发性淋巴瘤免疫表型
相关作者
- 刘铁军

- 作品数:78被引量:257H指数:10
-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对比剂 计算机体层成像 X线计算机
- 曹代荣

- 作品数:337被引量:1,548H指数:17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多层螺旋CT X线计算机 CT
- 郭睿

- 作品数:26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辅助装置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垂体微腺瘤 泌乳素
- 胡道予

- 作品数:637被引量:3,028H指数:2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对比剂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 张丽华

- 作品数:93被引量:37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研究主题:免疫组化 胃癌组织 胃肿瘤 病理 临床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