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篇“ 历史重病区“的相关文章
吉林省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内、外环境硒水平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大骨节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地方性、多发性、变形性骨关节病,自发现100多年来,归纳国内外病因假说主要集中在生物地球化学学说(低硒环境)、粮食镰刀菌中毒学说、饮水有机物中毒学说。吉林省是大骨节病的历史重病,主要采取以改水换粮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未实施过补硒措施,故对硒水平方面研究较少[1-5]。为进一步了解吉林省大骨节病病和非病内、外环境硒水平,为大骨节病的病因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于2018年开展土壤、粮食、儿童头发硒水平的调查工作,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蒋媛媛吕宏彦张雪英孔赫段利彬王昆宇杨金东
关键词:大骨节病头发土壤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历史重病村一起疑似云南不明原因猝死事件调查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云南省大姚县2例疑似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例的死亡原因。方法对2020年6月15-20日大姚县2例疑似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尸体解剖,并采集血液及组织样本等进行常见毒物毒品定性分析。结果2例病例所在地均为云南不明原因猝死历史重病村,且死亡时间均发生在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发病季节。2例病例间无血缘关系,死前均无明显异常症状,无特殊饮食,无农药和其他有毒化学药品接触史,常见毒物毒品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尸体解剖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病例1死于冠心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致急性心功能障碍,病例2死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中枢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结论2例病例均通过尸体解剖排除云南不明原因猝死,并确定了死亡原因。提示在发生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例时应尽快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积极通过开展尸体解剖,从病理学角度明确致死原因。
习严梅雷普平张正江鲍建忠董毅马琳唐雪杨永鹏孙梦遥宋志忠王跃兵
关键词:猝死尸体解剖流行病学调查
承德市坝上地大骨节病历史重病的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为摸清80年代大骨节病重病的承德坝上地当前发病情况及其环境中硒含量的变化水平。方法通过与1982-1984年历史资料比对,2018年在承德市坝上地围场县、丰宁县2个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分别选择1个病村和1个非病村开展相关基础数据调查与监测,包括儿童大骨节病X光片检查、儿童发样采集、土壤样品采集、粮食样品采集,并依据国家相关标准测定样品中硒元素含量,与历史资料进行比对分析。结果2018年历史重病儿童大骨节病的检出率为0;丰宁县病村和非病村的儿童发硒含量分别为(0.208±0.063)mg/kg、(0.260±0.082)mg/kg,围场县为(0.299±0.067)mg/kg、(0.263±0.058)mg/kg;丰宁县病村和非病村的土壤硒含量分别为(0.251±0.096)mg/kg、(0.259±0.033)mg/kg,围场县为(0.080±0.019)mg/kg、(0.147±0.029)mg/kg;丰宁县自产粮莜麦的硒含量为(0.041±0.010)mg/kg、围场县自产粮玉米的硒含量为(0.031±0.010)mg/kg、两个县外购粮食面粉的硒含量为(0.047±0.013)mg/kg。结论土壤、粮食、儿童头发硒含量的提高是影响大骨节病病情下降的决定性因素,,承德坝上地通过在大骨节病实施换粮、退耕还林还草等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当地居民的营养水平,居民的抗病能力增强,从而使当地的患病率逐渐降低。目前,承德市历史重病的大骨节病已全部消除。
吴敏魏玲李桐李娜杨慧惠
关键词:大骨节病头发土壤
2018年四川省阿坝州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内、外环境病情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阿坝州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内、外环境硒及T-2毒素水平。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在阿坝州马尔康市、壤塘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5个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市(县),分别选择1个历史重病乡,每个乡选择1个历史重病村和1个非病村。每个村采集30名常住6~12周岁儿童发样,检测发硒含量;每个村采集10户家庭主食粮样,检测粮食硒含量及T-2毒素含量;每个村采集10份土壤样,检测土壤硒含量。结果病村和非病村儿童发硒(n=180、120)中位数分别为0.2600、0.3300 mg/kg,病村低于非病村(Z=-6.319,P<0.01);其中马尔康市和红原县病村儿童发硒均低于非病村(Z=-3.327、-4.939,P均<0.01),壤塘县和若尔盖县病村与非病村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村和非病村粮食硒(n=110、70)中位数分别为0.0058、0.0180 mg/kg,病村低于非病村(Z=-2.263,P<0.05);其中若尔盖县病村粮食硒低于非病村(Z=-2.306,P<0.05),马尔康市、壤塘县、红原县病村与非病村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村和非病村粮食(n=103、65)T-2毒素含量均低于检出限(1μg/kg)。病村和非病村土壤(n=60、40)硒含量分别为(0.0453±0.0215)、(0.0658±0.0454)mg/kg,病村低于非病村(t=2.672,P<0.05);其中红原县病村土壤硒低于非病村(t=14.838,P<0.01),马尔康市、壤塘县、若尔盖县病村与非病村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四川省阿坝州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儿童发硒整体处于中等水平(0.25~<0.50 mg/kg),粮食、土壤硒整体处于缺乏水平(<0.025、<0.125 mg/kg),且病村均低于非病村;粮食中未检出T-2毒素。
黄慧李富忠杨小静李津蜀张霞
关键词:大骨节病T-2毒素
西藏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内外环境病情影响因素调查报告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了解目前西藏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及邻近非病人群内外环境大骨节病病情影响因素的水平,明确影响因素的地理分布情况。方法在全7个市(地)选择10个历史重病县以及至今未达到消除目标的县。每个县选择1个历史重病乡,每个病乡选择1个重病村和1个非病村采集内外环境样品进行硒和真菌毒素(T-2)含量检测。结果西藏居民粮食硒含量水平较低,仅少部分家庭粮食中T-2毒素超标,可能与粮食存储方式有关,68%以上的儿童硒水平中等,27%的儿童硒水平处于硒缺乏边缘或缺乏。用SPSS 19.0、Excel 2010等软件进行描述性、相关性、一致性分析,不同地之间内外环境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藏大骨节病流行土壤、青稞总体上处于低硒水平。环境各要素硒含量、真菌毒素(T-2)除外购粮食外仍处于低硒水平或缺硒边缘状态。由此提示,增加外源性高硒食物的摄入,改善当地居民的膳食结构,提高人群硒摄入量,特别是学龄儿童硒摄入量,仍是预防和控制大骨节病病情的基本对策。
赵生成德吉央宗尼玛仓决土旦龚弘强郭敏
关键词:大骨节病T-2毒素
2018年青海省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内、外环境硒及T-2毒素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了解目前青海省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内、外环境硒及T-2毒素水平。方法2018年在青海省兴海县、贵德县、班玛县3个历史重病县,分别选择1个病村和1个非病村作为调查点,病村分别为下村、斜马浪村、要什道村,非病村分别为大米滩村、贡巴村、德昂村。在兴海县、贵德县调查点采集常住6~12周岁儿童发样,检测发硒含量[参考值为(0.60±0.03)mg/kg];在6个调查点,各采集10户家庭的自产主粮样,检测粮食硒含量[小麦硒含量参考值为(0.053±0.007)mg/kg],以及T-2毒素含量;6个调查点,各采集10份土壤,测定土壤硒含量[参考值为(0.24±0.03)mg/kg]。结果兴海县病村和非病村儿童发硒含量分别为(0.252±0.071)、(0.296±0.087)mg/kg,贵德县为(0.225±0.032)、(0.238±0.040)mg/kg。兴海县、贵德县、班玛县的病村和非病小麦硒含量中位数分别为0.000 19、0.003 66,0.000 15、0.004 16,0.016 78、0.016 94 mg/kg。兴海县、贵德县、班玛县的病村和非病土壤硒含量分别为(0.095±0.015)、(0.114±0.014),(0.082±0.013)、(0.083±0.018),(0.080±0.005)、(0.060±0.013)mg/kg。兴海县、贵德县、班玛县的病村和非病小麦中T-2毒素含量分别为(3.173±0.762)、(3.100±0.473),(2.506±0.430)、(3.186±0.451),(2.416±0.619)、(2.879±0.456)μg/kg。结论青海省历史大骨节病重病村儿童发硒含量均接近发硒正常参考值。病村土壤硒、居民食用主粮硒含量均偏低;居民户主粮均检出一定量的T-2毒素。
马静张强喇翠玲姜泓陈黎林白生录何多龙李生梅孟献亚
关键词:大骨节病头发T-2毒素
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历史重病村16周岁以上人群总摄氟量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 了解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燃煤型氟中毒)历史重病综合防治后16周岁以上人群总摄氟量现状。 方法 2017年,选择历史病情较重且未达到病消除标准的荷花村、吉丰村和吉坪村作为调查点。对3个村全部8-12周岁在校学生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检查;每村抽取10户居民户,调查16周岁以上人群平均每人每天的主食、蔬菜、水摄入量,并采集其家中食用玉米、大米、干辣椒、饮用水、室内空气样品,检测氟含量,计算人群总摄氟量。并将调查结果与2006年调查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 荷花、吉丰、吉坪3个村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16.86%(29/172)、17.90%(29/162)、7.94%(10/126),与来自文献的2006年[94.32%(216/229)、100.00%(72/72)、99.63%(267/26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47.97、136.95、345.13,P均< 0.01);氟斑牙指数分别为0.36、0.40、0.12。3个村居民饮用水氟含量中位数分别为0.040、0.029、0.033 mg/L;主食大米的氟含量中位数分别为0.019、0.016、0.015 mg/kg,与2006年(主食为玉米,17.520、36.620、27.770 mg/kg)比较分别降低了99.89%、99.96%、99.95%;干辣椒氟含量中位数分别为2.09、1.97、0.35 mg/kg,与2006年(514.21、1 035.29、947.78 mg/kg)比较,分别降低了99.59%、99.81%、99.96%,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2.079、2.542、2.449,P均< 0.01);室内24 h空气样均未检出氟化物。3个村16周岁以上人群平均每人每日摄氟量为0.304、0.279、0.273 mg,与2006年(19.564、33.837、27.224 mg)比较,分别降低了98.45%、99.18%、99.00%。 结论 贵州省燃煤型氟中毒历史重病,16周岁以上人群总摄氟水平显著降低。
张伯友张念恒李杨安冬
关键词:氟中毒总摄氟量
云南省芒市碘缺乏病历史重病人群碘营养状况调查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德宏州芒市历史重病碘缺乏病防治现状,以及病人群碘营养状况。方法抽取1个碘缺乏病历史重病乡,再抽3个历史病情较重的村进行调查,采集居民食用水样、盐样,以及居民户中育龄妇女的尿样,并对采集尿样的育龄妇女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对抽取村(镇)小学的8-10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集尿样,并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结果水样检测结果均<10μg/L;盐碘中位数为21.8 mg/kg,碘盐合格率为92.11%;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62.51μg/L,100-200μg/L的比例为41.6%;普通妇女尿碘中位数为214.63μg/L,100-200μg/L的比例30.57%;乳妇尿碘中位数为105.25μg/L,>100μg/L的比例为57.1%;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25.48μg/L,150-250μg/L的比例为33.33%;儿童和妇女的甲状腺肿大率分别为1.59%和7.18%。结论德宏州外环境缺碘,普通人群碘营养状况良好,8-10岁儿童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显著,新标准食用盐碘含量可满足普通人群的日常碘需要。
郭玉熹黄文丽叶枫张海涛王安伟史亮晶曹荣季
关键词:碘缺乏病碘营养历史重病区食用碘盐
黑龙江省克山病历史重病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情况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调查黑龙江省克山病历史重病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为病弱势人群高血压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12月,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择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繁荣乡作为调查乡,选取克山病历史重病永进村的永进、永利,丰年村的丰年、丰田和丰富共5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18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危险因素、高血压相关信息;通过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血压、身高、体重等指标。血压测量使用欧姆龙HEM-1020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诊断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为标准。结果 共调查克山病病居民683人,其中669人为有效调查数据,高血压患病率为49.2%(329/669),标化患病率为37.9%,男性患病率[58.0%(164/283)]高于女性[42.7%(165/386),χ2 = 15.103,P 〈 0.01],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总体、男性、女性:χ2趋势 = 9.044、4.560、7.789,P均 〈 0.01)。高血压知晓率为60.8%(200/329),标化知晓率为41.2%,男性患者知晓率[54.3%(89/164)]低于女性患者[67.3%(111/165),χ2 = 5.836,P 〈 0.05],知晓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总体、男性、女性:χ2趋势 = 3.638、2.686、2.419,P均 〈 0.05)。高血压治疗率为51.1%(168/329),男性患者治疗率[43.9%(72/164)]低于女性患者[58.2%(96/165),χ2 = 6.711,P 〈 0.05],治疗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总体、男性、女性:χ2趋势 = 4.422、2.704、3.633,P均 〈 0.01)。高血压控制率为5.5%(18/329),服药控制率为10.7%(18/168)。结论 黑龙江省克山病历史重病居民高血压标化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2%),标化知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6.5%),治
王哲王铜甄荣霞陈向丽徐春艳韩晓敏段雅妮王亚楠郭中影周慧慧
关键词:高血压克山病患病率知晓率控制率
吉林省克山病病情现状被引量:1
2013年
吉林省是克山病历史重病,病范围广、病情重,病主要分布在本省东部山、半山的农村。1990年以来基本无急型克山病发生,病情明显消退,于1992年通过了国家基本控制验收。目前吉林省病情现状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吉林省1985年至今检出克山病病人和各年年报。
战大伟万晓艳李德权
关键词:病情现状历史重病区

相关作者

王永强
作品数:43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省地方病第二防治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骨节病 病情监测 监测点 病情监测报告 病情
陈忠
作品数:31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省地方病第二防治研究所
研究主题:克山病 病情现状 心电图 历史重病区 克山病监测点
陆为武
作品数:33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省地方病第二防治研究所
研究主题:克山病 病情现状 历史重病区 病情 病情监测
苗东风
作品数:45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省地方病第二防治研究所
研究主题:克山病 病情现状 流行病学 病毒性心肌炎 历史重病区
王传江
作品数:16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省地方病第二防治研究所
研究主题:克山病 历史重病区 监测点 病情 病情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