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9篇“ 卒中二级预防“的相关文章
集中招标采购药品用于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1年横断面研究
2025年
目的 比较集中招标采购(简称集采)药品与非集采药品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在山东省第二康复医院、山东省泰山医院、山东省泰安八十八医院接受治疗的初发缺血性卒中且出院后用药实施二级预防并定期复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集采药品,初发缺血性卒中患者被分为集采组(用集采药品实施二级预防)和非集采组(用非集采药品实施二级预防),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相近的原则配对,两组各397例,以实施二级预防1年为时间节点,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疗效、药品不良反应(ADR)、用药成本、成本-效果比、卒中复发率;取1年内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全部125例为观察组,配对未复发的125例为对照组,用病例对照研究确定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二级预防疗效和卒中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P> 0.05),但集采组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比率较高(22.42%比16.62%,P=0.039),全年用药成本低于非集采组(P=0.042),前6个月成本-效果比优于非集采组(P=0.046)。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缺血性卒中1年内复发与年龄增加[OR=3.06,95%CI(1.78,8.01),P=0.030],脑血管病-05-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硬化[OR=3.95,95%CI(1.49,7.02),P=0.023]相关;但与体位性低血压(P=0.114),是否使用集采药品(P=0.219),平均用药成本(P=0.110),成本-效果比(P=0.170)无关。结论 使用集采药品实施二级预防的有效性与非集采药品相当,且使用集采药品实施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全年成本和前6个月成本-效果比优于非集采药品。
展宏刚吴传亮庄勤武仲晓荣刘钒
关键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缺血性卒中成本-效果分析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该项研究的意图致力于明了中医"治未病"理念如何为脑卒中二级预防带来积极影响。方法 在诸多在本医院受治的脑卒中病者中,藉由抽样法选定了100位,而后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管理组,每各有50人。常规组走按部就班走通例路线,以常规疗法进行恢复治疗,而管理组则是严格执行中医“治未病”的组织方案。然后评估他们的日常能力、并发症概率以及病情变化的比值。结果 管理组经过治未病的处理后,他们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上显著提高,平均分数为58.27±13.43分,远超过了常规组的38.92±17.46分(P<0.05)。并且,管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血糖问题、吞咽困难和尿失禁)均较常规组显著下降(P<0.05)。最后,管理组的病情改善率(包括完全、明显和部分改善)达94%,高于常规组的78%(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早期干预,能有力提升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病情改善率,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崔政勋魏晓音高建超赵奇峰祁旬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理论脑卒中预防并发症发生率
脑心通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作用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系统评价脑心通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及Clinical Trials.gov关于脑心通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7月。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1篇文献,5 08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脑卒中复发率[RR=0.59,95%CI(0.48,0.73),P<0.000 01]、纤维蛋白原[MD=-0.78,95%CI(-0.92,-0.65),P<0.000 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D=-0.14,95%CI(-0.23,-0.06),P=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RR=0.57,95%CI(0.40,0.81),P=0.002]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有较好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临床值得推广。
戴璇袁震马彬翁迎峰李国毅程记伟
关键词:脑心通胶囊缺血性脑卒中META分析
高血压合并卒中二级预防降压药物方案选择的网状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对高血压合并卒中二级预防降压药物方案的选择进行网状Meta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有关高血压合并卒中二级预防降压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5.2评价文献质量和偏倚风险,采用Stata 15.0和RevMan 5.2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评价指标为卒中复发率(SRR)或卒中死亡率(SMR)。效应量采用优势比(OR)以及95%置信区间(95%CI)、累积概率排序曲线面积(SUCRA)评价。结果最终纳入文献38篇,共涉及患者44091例,涉及治疗方案13种:安慰剂或常规治疗(Placebo)、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Diu)、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BB)、CCB+Diu、Diu+中枢性降压药(CNS)、ACEI+CCB、ACEI+叶酸(FA)、ARB+Diu、ACEI+Diu、ACEI+BB。所有文献均未描述结果完整性、选择性报告和其他偏倚等。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在降低高血压合并卒中患者SRR方面,ARB优于Placebo、Diu、CCB,ACEI+Diu优于ACEI、Diu+CNS,ACEI+CCB优于CCB、ACEI、Diu+CNS;在降低SMR方面,ARB、ACEI优于CCB,ARB、ACEI+CCB优于BB。二级预防降压药物在降低高血压合并卒中患者SRR方面的SUCRA排序为ACEI+CCB>ARB>ACEI+Diu>CCB+Diu>BB>Placebo>ACEI+FA>ACEI+BB>ARB+Diu>Diu>CCB>ACEI>Diu+CNS;在降低高血压合并卒中患者SMR方面的SUCRA排序为ARB>ACEI+CCB>Diu+CNS>ACEI+BB>Placebo>CCB>ACEI>BB。结论高血压合并卒中二级预防降压药物方案选择推荐ACEI+CCB和ARB,但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和高质量RCT,对该结论进行验证。
王群李萍崔玉萍王子红张荻谢慧宋海燕孙世光
关键词:高血压卒中降压药物随机对照试验
脑心健康管理师模式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脑心健康管理师模式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赣州市立医院收治的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00)和研究组(n=10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脑心健康管理师参与的护理。比较两组的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3个月后,研究组Morisk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研究组生活质量简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健康管理师干预下的脑卒中二级预防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
沈兰香谢华华刘贞仔古贱秀
关键词:脑卒中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
血小板功能指标对阿司匹林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检测对阿司匹林在老年IS二级预防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92例IS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化IS治疗,并给予阿司匹林二级预防,对比治疗前、治疗1年后患者血小板功能指标。观察老年IS患者阿司匹林二级预防效果,依据1年内IS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及血小板功能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IS复发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治疗前血小板功能指标对老年IS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1年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低于治疗前(P<0.05);随访1年,192例老年IS患者中复发32例,占16.67%;复发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高于未复发组,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未复发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是老年IS复发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预测老年IS患者复发的AUC=0.715、0.701、0.704,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AUC=0.808)。结论血小板功能指标对阿司匹林在老年IS二级预防效果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能够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指导个性化治疗。
王儒彬马筱洁邱进陈伟
关键词:阿司匹林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消栓通络胶囊对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 研究消栓通络胶囊对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316例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158例,对照组158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二级预防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消栓通络胶囊,连续干预随访6个月。主要疗效指标为再发卒中率(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次要疗效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及0~2分比例、心肌梗死及全因死亡率和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率。实验室指标有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C)],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安全性指标包括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和肝肾损害发生率等。结果 主要疗效指标:治疗组153例患者再发卒中6例,复发率3.9%,对照组158例患者再发卒中16例,复发率10.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553,P<0.05)。次要疗效指标:治疗组mRS评级0~1分者占比71.9%,对照组mRS评级0-1分者占比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2,P<0.05);治疗组mRS评级0~2分者占比87.6%,对照组mRS评级0-2分者占比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2,P<0.05);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及全因死亡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心肌梗死:χ^(2)=0.001,P>0.05;全因死亡:χ^(2)=1.733,P>0.05)。中医证候改善率:治疗组总有效率92.81%,对照组总有效率64.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3,P<0.01)。实验室指标:两组患者血脂指标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TC,t=-6.995,P<0.01;TG,t=-3.430,P<0.01;LDL-C,t=-3.516,P<0.01。对照组:TC,t=-1.355,P<0.01;TG,t=-3.827,P<0.01;LDL-C,t=-9.590,P<0.01);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t=-2.628,P<0.01;TG,t=-5.105,P<0.01;LDL-C,t=-4.611,P<0.01)。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和TT均较治疗前延长,�
程记伟程记伟翁迎峰侯阳波胡寅钦李国毅张云云
关键词:消栓通络胶囊凝血功能血脂代谢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医研究进展
2024年
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1]。脑卒中大致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据研究统计,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约为70%,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2]。
门璐王玉勇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中医方法
针刺参与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由于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率高,预防IS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循证而有效的二级预防策略是当前干预IS的重要手段,针刺对IS二级预防相关危险因素均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从针刺对IS二级预防主要危险因素,即高血压(控制IS后血压水平,预防血管等组织结构、内分泌因子及中枢神经系统等不同维度失调后造成的不良影响)、高胆固醇血症(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糖尿病(调节脂肪组织分泌功能,激活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保护胰腺β细胞功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吸烟(降低血液内啡肽水平,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缓解戒烟症状,减少吸烟者对吸烟的依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调节局部肌肉功能和神经系统兴奋性,减轻扁桃体肿胀)、肥胖(降低血糖和血脂,增加褐色/白色脂肪比例,减轻瘦素抵抗,抑制食欲,调节脂肪组织的存在形式)6大方面的作用机制角度,对当前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显示,针刺对于IS危险因素的调节机制多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且可同时兼顾多种危险因素的多个靶点。针刺疗法作为一种重要的二级预防干预手段,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及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周菁付渊博宋玉强王璟霏谢媛王一战杜鑫杜鑫
关键词:针刺缺血性脑卒中
安徽省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用药的现况调查
2024年
目的调查安徽省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及与个体特征的相关关系。方法问卷调查安徽省15个县/区的145543例35~75岁的常住居民,自报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患病情况和相关药物使用情况,并采用单变量因素和多变量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自报患有冠心病或缺血性脑卒中的有3636例,患病率为2.49%。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中,男性、城市、非农民和高收入人群的药物使用率高于女性、农村、农民和低收入人群;超重和肥胖增加了服用二级药物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69,95%CI:0.56~0.84,P<0.05)、农民(OR=0.39,95%CI:0.32~0.48,P<0.05)抗血小板药或他汀类药物的服用可能性低,而城市(OR=1.50,95%CI:1.24~1.81,P<0.05)、高中以上(OR=1.36,95%CI:1.05~1.77,P=0.021)和高血压患者(OR=1.56,95%CI:1.28~1.91,P<0.05)的药物使用可能性高。结论安徽省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使用率较低,可针对低靶点人群采取干预措施,增强心血管疾病人群二级预防的药物依从性。
袁芳赵婵娜郑丽梅潘海峰
关键词:冠心病卒中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相关作者

王拥军
作品数:1,856被引量:26,275H指数:6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卒中 缺血性卒中 脑血管病 脑卒中 脑梗死
王少石
作品数:136被引量:91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卒中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急性脑梗死 心房颤动 心脏协会
杨中华
作品数:179被引量:649H指数:1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NEUROLOGY 卒中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后
章成国
作品数:146被引量:924H指数:16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颈动脉粥样硬化 同型半胱氨酸 脑卒中患者 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卒中
王伊龙
作品数:519被引量:5,692H指数:2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卒中 缺血性卒中 卒中患者 急性缺血性卒中 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