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9篇“ 半熟人社会“的相关文章
半熟社会被引量:48
2002年
近年来,三农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学术关注。我们编辑这组农村题材的短文,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贺雪峰
关键词:村委会选举制度半熟人社会
脉脉温情难复归?半熟社会与乡村共同体的嬗变
2024年
中国传统村庄可以被视为多重功能复合的共同体,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显著嬗变。其中聚居共同体由于口流动受到影响,经济共同体遭到传统经济结构解体威胁,政治共同体随着村庄权力格局变化而变化,文化共同体则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找寻着新的定位。以上变化并非预示着乡村共同体也会遵从“现代化—传统消弭”逻辑而走向消亡,半熟社会公私边界日渐分明、工具理性倾向明显、社会资本总量减少等诸多特点有助于解释乡村共同体的嬗变机制。国家力量下沉、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为乡村共同体重建和复兴提供了乐观前景,乡村共同体依旧有其延续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王天翼
关键词:半熟人社会乡村治理
半熟社会”背景下“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建构
2024年
半熟社会”是向“陌生社会”转变的过渡阶段,承继了“熟社会”的特性,也吸收了“陌生社会”中“法”的原则。新时代国家推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提出了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半熟社会”背景下产生了许多困境。为解决“半熟社会”带来的阻力,通过探析“三治融合”的具体建构路径,吸收和转化“半熟社会”的优势,为乡村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有益启迪。
何祥唐金武
关键词:半熟人社会
半熟社会”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的提升路径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半熟社会”是以社会学概念“熟社会”为基础,基于现代化发展和乡村社会实态,对处于传统与现代转型中的农村社会特征作出的概念性表述。“半熟社会”作为一种结构性的社会环境特征会对身处其中的农民在社会意识及行动逻辑方面产生影响,其中既含导致农民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主体性不足的消极条件,同时也存在可以增强农民主体性的重要资源。由此应从重塑“半熟社会”中农民的本体性价值入手,加强乡村组织建设、汇聚才资源,不断提高农民主体的组织化水平以及自身综合素质,避免乡村建设陷入农民主体缺场的困境,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李佳玲杨世义
关键词:半熟人社会农民主体性
半熟社会”环境下社工推动居环境治理的路径探索
2023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居环境质量。这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指明了方向。然而,随着工业发展,农业产值日渐下降,农地鱼塘被弃耕,大量未被征用的村属“五边地”(路边地、村边地、树边地、河边地、地边地)成为一个个堆放杂物垃圾、滋生蚊虫鼠患的卫生难点,面临着一系列治理问题。
方洁虹
关键词:农业产值农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质量生态宜居
乡村学校德育的伦理基础:基于半熟社会的伦理反思被引量:2
2022年
乡村的现代转型,形成了一种伦理上未成熟的半熟社会形态。由此导致了乡村伦理的混乱与衰落,使乡村学校德育陷入无依靠的无根状态。研究者提出了现代主义、乡土文主义与文明融合论三种视角来探索乡村教育的现代出路。文明融合论为乡村伦理重建以及乡村学校德育发展提供了一种具有历史生长力的理论视角。乡村学校德育需要积极融合乡土伦理与现代伦理的资源,实现情伦理与契约伦理的统一,为乡村学校德育的方向设想与内容设计奠定社会伦理的基础。
张桂
关键词:乡村教育半熟人社会契约伦理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干部职业化的生成逻辑——基于“半熟社会”的视角
2022年
乡村社会历经百年变革,在行政村场域内形成了“半熟社会”。从“半熟社会”视角剖析村干部职业化现象,发现其是三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历史逻辑来看,乡村社会的转型造就了村干部职业化发展的机遇;从现实逻辑来看,乡村治理的现实问题为村干部职业化提供了生存土壤;从价值逻辑来看,村干部职业化是推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王元君
关键词:半熟人社会村干部职业化
半熟社会”背景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与路径
2022年
“乡贤”是传统乡土社会治理乡村的重要角色。乡村社会历经百年变革,由“熟社会”向“半熟社会”演变,新乡贤作为新兴治理力量,对维护乡村内生秩序有巨大的吸引力。然而“新乡贤”在回归实践中面临新旧权力冲突、缺乏制度保障和社会监督等重重困难。要想吸引大批乡贤返乡,就必须推动新乡贤返乡环境建设,加强返乡政策的吸引力,加强乡村治理多元主体参与,建立新乡贤尽职履责的相关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推动乡贤治村开启新篇章。
王元君
关键词:乡村治理
半熟社会:理解当代乡村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被引量:1
2021年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问题被高度重视。对当代乡村社会治理开展深入研究离不开对乡村社会性质的探讨。历经时代变迁,今天的乡村社会已经异于费孝通先生笔下的“熟社会”,而呈现出“半熟社会”的特征。把握这一乡土社会特征有助于更好理解当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可能路径。
陈经富
关键词:半熟人社会社会治理
民间法与国家法互动视阈下“半熟社会”的行动逻辑——以网络空间为切入点被引量:1
2021年
半熟社会”是指一个社会其性质既不属于传统乡土的熟,也不属于绝然意义上的生,它是兼具熟和生双重形态的社会。这种社会既需要遵循传统的社会规范(如习惯、风俗、道德等),也需要遵循现代的社会制度(如国家通过的法律规范等)。在转型期的我国,最能体现这种兼具熟和生关系的社会系统正是互联网带来的网络社交群落(多为互动APP,如微信、QQ、贴吧等)。不同的社会形态会有不同的社会结构,不同的社会结构当然也会形成不同的社会行动逻辑。鉴于此,要明确半熟社会的行动逻辑就要明确其具体的社会结构。半熟社会社会结构主要遵循民间法和国家法双重维度的基本规制,这种基本规制体现为二者之间的相互反身性特质。与此同时,这个结构所体现的双重维度和反身性特质同样也具有一定的限度,这种限度就是:民间法不会在社会系统的行动中完全退场,国家法也不会在社会系统的行动中完全在场,二者必然具有一定的主次转换动态关系,即从过去民间法为主转变为当下国家法为主的社会结构。因此,这个社会结构构筑的社会行动逻辑表现为,从社会系统运行的“民间法规制为主、国家法干预为辅”转变为“国家法引领为主、民间法干预为辅”的行动路径。
李佳飞
关键词:半熟人社会社会行动民间法国家法

相关作者

贺雪峰
作品数:528被引量:9,317H指数:5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乡村治理 农民 农村 土地制度 村民自治
李昱祺
作品数:6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学 村庄选举 半熟人社会 选举 布迪厄
丁忠甫
作品数:53被引量:12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政治认同 政治生态 思想政治教育 合法性
陈绍军
作品数:193被引量:1,248H指数:17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水库移民 非自愿移民 失地农民 气候变化 水库
陈朋
作品数:203被引量:968H指数:17
供职机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协商民主 政治生态 逻辑理路 社会 乡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