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4篇“ 冠状突骨折“的相关文章
尺骨冠状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2024年
从最初的简单分类和保守治疗,到如今精细的分型系统和多样化的手术治疗,尺骨冠状骨折的治疗策略发生了显著变化。文章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对尺骨冠状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其应用解剖、分型、诊断、手术治疗方法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处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参考,提高尺骨冠状骨折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卢显威
关键词:尺骨骨折尺骨冠状突肘关节肱尺关节
一种用于骨内固定治疗冠状骨折的内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骨内固定治疗冠状骨折的内固定装置,包括接骨板主体,所述接骨板主体与尺骨冠状的关节面结构匹配;所述接骨板主体包括一体成型的接骨板近端、接骨板外侧端、接骨板远端和接骨板内侧端,所述接骨板近端、接骨板...
吴俞萱王剑兰廉晓东穆江张爽鲁明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合并尺骨鹰嘴和冠状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合并尺骨鹰嘴和冠状骨折(三联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骨科因肱骨外髁骨折住院治疗的连续584例患儿资料。男392例,女192例;年龄60.5(43.0,86.0)个月;左327例,右257例。单纯肱骨外髁骨折546例(设为单纯组),肱骨外髁骨折合并尺骨鹰嘴和冠状骨折38例(设为三联组)。记录三联骨折组的治疗方式,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对三联组患儿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先对两组患儿的性别、侧别、手术年龄、身高、体重、外髁骨折的Jacob分型、Milch分型的分布进行单因素分析。将筛选出的P<0.1的因素纳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最终变量。结果所有肱骨外髁骨折均行闭合或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三联组38例患儿术后获15.0(13.0,21.3)个月随访。均未出现骨不连、畸形愈合、缺血性坏死、肘外翻或迟发性尺神经麻痹等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MEPS评分为97.5(95.0,100.0)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年龄(P=0.087)、Jacob分型(P=0.044)和Milch分型(P<0.001)是三联骨折的风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lch分型Ⅰ型是三联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764,95%CI:11.645~57.001,P<0.001)。结论Milch分型Ⅰ型是肱骨外髁三联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余京杭李连永
关键词:儿童肘关节肱骨外髁骨折尺骨鹰嘴骨折冠状突骨折
改良前正中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II、III型尺骨冠状骨折
2024年
对II、III型尺骨冠状骨折通过改良前正中入路复位冠状骨折块,微型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我院骨伤科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的12例接受改良前正中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II、III型尺骨冠状骨折患者的术中、术后等情况,并通过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定,以探讨该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后的随访时间平均超过6个月,达到平均8.2个月。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成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在7-11周之间,平均为8.1周。肘部的活动度表现良好,平均屈曲活动度达到135.4°(110°~144°),伸直活动度平均为6°(-4°~13°),前臂的旋前和旋后活动度分别平均为76.2°(65°~86°)和80.3°(72°~84°)。根据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分为87.2分(74~100),其中有7例评为优,4例为良,1例为可,优良率达到91.7%。改良前正中入路治疗尺骨冠状骨折表现出创伤小、暴露充分、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覃重航高苏麟梁家柱李彪黄科
关键词:II微型钢板内固定
肘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肘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2-2023-11采用肘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的110例尺骨冠状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依据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将其分为优良组(98例)和非优良组(12例)。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6个月的随访,临床疗效优85例(77.27%),良13例(11.82%),可12例(10.91%),治疗总有效数为98例,总有效率为89.09%。优良组和非优良组年龄、并发症、骨折O’Driscoll分型、合并骨质疏松、关节复位情况、关节制动时间、钢板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并发症、骨折O’Driscoll分型、合并骨质疏松、关节复位情况、关节制动时间、钢板类型均是肘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的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影响因素纳入预测模型,Logit(P)=-29.813+0.723×年龄+0.936×并发症+0.625×骨折O’Driscoll分型+1.037×合并骨质疏松+0.219×关节复位情况+0.851×关节制动时间-1.429×钢板类型。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肘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的疗效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21,敏感性为89.09%,特异性为86.69%。结论 年龄、并发症、骨折O’Driscoll分型、合并骨质疏松、关节复位情况、关节制动时间均是肘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的疗效的危险因素,联合上述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可更好地预测肘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的疗效.
王浩军张磊银晓永孔德明袁雷亮牛思雨王伟
关键词:尺骨冠状突骨折肘关节脱位内固定疗效影响因素
尺骨冠状骨折前侧入路和内侧入路内固定的效果观察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4年
探究分析尺骨冠状骨折的有效手术入路方案。方法 纳入73例尺骨冠状骨折患者样本,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前侧入路)、对照组(36例内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VAS评分、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比内侧入路,尺骨冠状骨折患者采用前侧入路预后效果更佳,可推广应用。
靳云乔李忠李青姚彦霞孟秀梅
关键词:尺骨冠状突骨折内侧入路
经劈指总伸肌入路套索缝合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的Ⅰ、Ⅱ型尺骨冠状骨折
2024年
目的 探讨经单一外侧切口(劈指总伸肌入路)联合套索缝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ReganMorreyⅠ、Ⅱ型尺骨冠状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7-2023-01采用劈指总伸肌入路套索缝合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0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的Regan-MorreyⅠ、Ⅱ型尺骨冠骨折冠状骨折Ⅰ型4例,Ⅱ型26例,均采用外侧入路劈指总伸肌腱入路显露冠骨折,套索缝合联合1或2枚克氏针内固定。桡骨头骨折如可以固定则采用螺钉固定、微型钢板固定,如无法重建则行人工桡骨头置换术。其中15例行螺钉固定,10例行微型钢板固定,5例因桡骨头粉碎骨折无法固定重建而行桡骨头假体置换;采用施乐辉可吸收锚钉缝合外侧副韧带与外侧肌群。所有患者内侧副韧带损伤均未给予修复。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中位数15个月)。手术时间65~100 min,平均83 min。术中出血量10~20 mL,平均14 mL。骨折愈合时间2.8~3.5个月,平均3.1个月。术后出现肘关节僵硬2例、异位骨化1例,切口感染1例,无脱位、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59~100分,平均88.3分,其中优20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6.7%。结论 肘关节外侧入路劈指总伸肌腱可充分显露Regan-MorreyⅠ、Ⅱ型尺骨冠状骨折,采用不可吸收缝线套索缝合技术联合克氏针由后往前固定,可充分牢固固定冠状骨折块并修复肘关节前囊,临床效果满意。
罗伟东郑晓辉甘红蒲彬古鹏严泓松黄枫
关键词:尺骨冠状突骨折肘关节克氏针内固定
套索缝合技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冠状骨折的疗效分析
任雨昊
可吸收带线锚钉及克氏针治疗O'DriscollⅠ、Ⅱ型冠状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可吸收带线锚钉及克氏针在治疗O'DriscollⅠ、Ⅱ型冠状骨折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医院骨科收治的46例O'DriscollⅠ、Ⅱ型冠状骨折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可吸收带线锚钉固定(锚钉固定组)和克氏针固定(克氏针固定组),每组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自主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肘关节活动度,并通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46例均获得满意随访。手术时间比较锚钉组(119.00±5.82)min,克氏针组(110.47±11.3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自主活动时间锚钉组12~16 d,平均(13.78±1.53)d,早于克氏针组18~21 d,平均(19.78±0.9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肘关节屈曲活动度锚钉组104°~137°,平均(121.91±8.99)°,克氏针组95°~108°,平均(101.95±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旋转度锚钉组122°~140°,平均(130.34±5.40)°,克氏针组90°~128°,平均(103.21±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PS标准评定,锚钉组:优19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1.3%,高于克氏针组:优9例,良5例,可9例,优良率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带线锚钉套索固定是治疗O'DriscollⅠ、Ⅱ型冠状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可早期行功能训练,值得推广应用。
梁东星付鲲鹏任路通
关键词:带线锚钉
用于尺骨冠状骨折的固定钢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尺骨冠状骨折的固定钢板,所述固定钢板整体呈Y形;固定钢板通过Y形分叉形成两个支撑臂和一个固定臂;在使用时,所述固定臂固定在尺骨上,两个所述支撑臂延伸并承托所述尺骨冠状;至少一个所述支撑臂上还设有...
冯刚颜瑞健吴怡梵金浩董树荣项智辉

相关作者

蒋协远
作品数:416被引量:3,166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肘关节 骨折固定术 骨折 肱骨骨折 手术治疗
陈红卫
作品数:226被引量:1,036H指数:16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骨折 内固定治疗 手术治疗 胫骨骨折
张堃
作品数:417被引量:2,130H指数:2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肘关节 深静脉血栓形成
查晔军
作品数:150被引量:610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肘关节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冠状突 肱骨
公茂琪
作品数:186被引量:1,072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肘关节 骨折固定术 肱骨骨折 骨折 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