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8篇“ 农牧结构“的相关文章
- 论隋唐时期定西以优化农牧结构为主开发经济
- 2018年
- 隋唐时期,中央政府自觉提高对以定西为核心的陇右地区战略地位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了开发陇右地区的共识;大力推行"马政"制度、以官办马业带动畜牧业的大发展和提高畜牧业在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力推行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屯田制营田制、以农业综合开发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得陇右核心地区的定西出现了以优化农牧业结构为主的经济大开发,赢得"天下富庶无如陇右"的美称。这一活动的历史价值在于:经济大开发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前提、为过程、为保障。
- 邵小芳
- 关键词:隋唐
- 宁南黄土丘陵区农牧结构调整与模式的研究--以宁夏固原河川乡为例被引量:2
- 2008年
- 针对宁南黄土丘陵区农牧业存在的人口多、耕地少、水土流失严重和种植结构单一、农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认为积极推动农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草畜产业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缓解农业用水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大量的资料研究并结合河川乡实际,提出了适宜河川乡的牧+林+农结合型发展模式以及相关的配套技术。
- 王之明程积民
-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
- 基于退耕还草的村域农牧结构优化生产模式——以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被引量:3
- 2008年
- 以退耕还草工程示范区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调查了其农业生产状况,应用线性规划模型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规划调整,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优化生产模式。优化后小麦Triticum aestirum、玉米Zea mays、谷子、糜子、大豆Glycine max和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的种植面积分别减少4.31%、36.75%、71.67%、92.65%、75.32%和67.03%;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种植面积增加了197.34%;牛、羊、猪和鸡的养殖数量分别增加53.36%、49.73%、104.87%和19.64%。优化后全村年纯收入可达209 856万元,比优化前2005年(124 628万元)增长了68.38%。优化后形成了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协调发展,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农牧结合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 王鹤龄王润元刘春芳牛俊义黄文德
- 关键词:退耕还草农业生态系统
- 论河北坝上高寒半干旱区生态-经济兼顾型农牧结构调整策略被引量:3
- 2006年
- 坝上高寒半干旱区是包括冀西北及内蒙、山西雁北地区的特殊经济生态类型区。经过近6年的“一退双还”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该区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区。通过对坝上高寒区沙质栗钙土的土地资源进行生态-经济兼顾型农牧业结构的调整的依据分析以及大量调查和实证研究,提出了旨在实现“更换作物,集雨高效;以农养牧,农牧结合;良性循环,资源持续”的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策略。
- 杨福存杜雄贺玉海
- 关键词:农牧业高寒半干旱区
- 固原地区农牧结构调整与高效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被引量:4
- 2005年
- 以黄土高原西北部农牧交错区为重点研究区域,在宁夏固原地区多年科技攻关与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十五”期间以县区为单元,以乡村为主体,进行农牧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与实施,使该区传统农业的转型明显加快,农牧耦合型模式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种草养畜和温棚高效设施农业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 程积民万惠娥雍绍萍
-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
- 西藏林芝地区农牧结构调整与展望
- 详细论述了西藏林芝地区农牧业种植结构的基本情况,作者结合我国对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法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农牧业结构调整、水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
- 王秀茹赵廷宁刘兰华
- 关键词:农牧业结构水能资源
- 文献传递
- 西藏林芝地区农牧结构调整与展望被引量:3
- 2003年
- 详细论述了西藏林芝地区农牧业种植结构的基本情况,作者结合我国对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法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农牧业结构调整、水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
- 王秀茹赵廷宁刘兰华
- 关键词:农牧业结构水能资源
- 干旱区农牧结构优化模式探讨——以黑河流域中上游为例被引量:13
- 2003年
- 分析了黑河流域中上游农业的现状和问题,认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牧结构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可以促进农区和牧区两大经济生产系统全面健康发展,繁荣区域经济,而且在资源合理配置、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都有很大作用。结合现有基础提出了农牧耦合的发展模式:一是绿洲子系统内部的耦合,即中游绿洲农区舍饲畜牧业与种植业的耦合;二是山地系统与绿洲系统的耦合,即山上繁殖,山下育肥模式与向山区放牧基地提供精细饲料,在牧区直接育肥模式。
- 张勃张凯张华
- 关键词:干旱区黑河流域
- 甘南县域农业生态系统林农牧结构分析与调整被引量:2
- 2002年
- 对甘南县近十年 (1991~ 2 0 0 0 )来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 ,利用系统工程原理对农业生态系统中农林牧结构提出了具体的调整方案 。
- 吕晓红谭继伟冷丽丽王立刚王志军郑鑫
-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县域经济
- 太行山前平原农牧结构模式评价与配套技术体系被引量:8
- 2001年
- 农牧结构生产模式是太行山前平原农业生产的重要模式。苜蓿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水分效益和土壤培肥作用。种植—畜牧模式农田亚系统可节约灌溉35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能效 ,苜蓿氮、磷产出投入率远高于小麦—玉米两熟制和棉花 ;畜牧亚系统氮素32 7 %、磷素25 9 %可归还农田亚系统 ,实行一定程度的养分循环。农牧结构优化模式的配套技术体系体现在制定合理的农牧比例、农田亚系统高效管理、调整畜牧结构、秸秆饲用处理、饲料作物和牧草种植技术以及农牧物质循环技术 ,其中制定合理的农牧比例、调整畜牧结构是关键。综合协调应用这些技术 ,最终能够实现提高农牧结构优化模式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20 %~30 %的目标。
- 王智平刘爱民
- 关键词:太行山前平原农牧结构配套技术体系
相关作者
- 李新平

- 作品数:8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 研究主题:耕种土壤 旱作土壤 黄土高原 作物耗水量 土壤水分动态
- 王鹤龄

- 作品数:168被引量:1,751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 研究主题:春小麦 气候变化 半干旱区 气候变暖 水分利用效率
- 杨福存

- 作品数:38被引量:150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冀西北 蔬菜 栗钙土 饲用玉米 地膜覆盖
- 柴福珍

- 作品数:21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史研究室
- 研究主题:齐民要术 元代 外传 猪种改良 中国猪种
- 万红

- 作品数:16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西南民族地区 集贸市场 历史形成 历史变迁 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