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5篇“ 内含子序列“的相关文章
- 血小板CD36抗原Ⅱ型缺失与内含子序列多态性的相关性
- 2022年
- 目的研究分析血小板CD36抗原Ⅱ型缺失与内含子序列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辽宁省血液中心健康血小板捐献者516名,其中241例分别进行CD36抗原检测和CD36基因序列分析;剩余275例只进行CD36基因序列分析。CD36抗原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法,基因序列分析采用PCR-SBT法。结果在241例标本中检测到Ⅰ型缺失1例和Ⅱ型缺失4例,频率分别为0.41%和1.66%。3例Ⅱ型缺失者编码区无突变。所有Ⅱ型缺失个体在内含子3区域具有共同的多态性特征,即同时携带(TG)11和12个串联突变,且两者位于同一等位基因。(TG)11在516例随机人群中的基因频率仅为11.72%,远低于(TG)13的30.43%。12个串联突变在516例随机人群中的基因频率为8.81%。96.7%的12个串联突变都与(TG)11同时出现,但只有72.7%的(TG)11携带12个串联突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只携带(TG)11的标本,其血小板CD36抗原表达水平与正常标本相当,而93.1%的同时携带(TG)11和12个串联突变的标本血小板CD36抗原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内含子3区域内的(TG)11不是血小板特异性沉默因子,但它们之间存在某种间接的相关性。(TG)11与12个串联突变具有较强连锁关系。血小板特异性沉默因子可能有多个。
- 林凤秋李晓丰李剑平
- 关键词:CD36抗原
- 线粒体核糖体蛋白基因中内含子序列间匹配特性分析
- 2021年
- 选取线粒体核糖体蛋白基因序列为样本,采用Smith-Waterman方法,通过局部比对得到了每个物种基因的第一内含子与其它内含子序列之间的最佳匹配片段。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第一内含子序列特征及其与同基因中其它内含子的相互匹配特性。结果显示:大多数线粒体核糖体蛋白基因的第一内含子长度小于200 bp,且在40 bp处出现峰值。其GC含量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且在0.40处出现最高频率。最佳匹配片段的GC含量大多数集中在0.2到0.5之间。最佳匹配片段的配对率在60%处出现峰值,也有部分达到100%。把最佳匹配片段按照GC含量的高低分组后,发现不同GC含量组的最佳匹配片段在第一内含子中的相对位置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说明片段的GC含量很可能在内含子之间相互作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最佳匹配片段可能与某些生物学功能元件密切相关。
- 冯雪李瑞芳杨萨如拉程永霞赵瑞峰
- 关键词:内含子
- mRNA序列与相应UTR中内含子序列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 2020年
- UTR区中的内含子对基因的表达调控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与相应mRNA的序列匹配方式发生相互作用并实现对基因的表达调控。采用Smith-Waterman算法进行局域比对,获得UTR区中的内含子与相应mRNA序列之间的最佳匹配片段。分析6个物种mRNA序列上最佳匹配片段的序列特征及匹配频率的分布规律,并分析这种相互作用分布的普适性。结果发现:最佳匹配片段的配对率和平均长度分布与siRNA和miRNA的结合特征一致;UTR区中的内含子与相应mRNA序列上的UTR序列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低GC片段倾向与3′UTR区作用,而高GC片段倾向结合到5′UTR区。结论表明最佳匹配片段的序列特征符合RNA-RNA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内含子序列应该是一类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片段。UTR区中的内含子与mRNA序列是协同进化的,通过相互作用完成应有的功能。
- 张强赵小庆薄素玲曹艳娟苏文霞
- 关键词:MRNA内含子G+C含量
- mRNA序列与相应内含子序列匹配的普适性分析
- 2020年
- 剪切后的内含子在基因表达和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在成熟mRNA与相应的内含子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并且二者协同进化。为了验证这一理论,以13个物种的基因组作为研究样本,凭借Smith-Waterman的局域比对方法,最终得到在成熟mRNA与其内含子序列之间的最佳匹配片段,同时在mRNA序列上显示出最佳匹配强度的分布区。然后对最佳匹配片段的长度、配对率的分布这两项参数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最佳匹配片段的这两个参数的特征,与siRNA和miRNA的结合特征是相近的;在mRNA序列上,得出UTR区与内含子相互作用强,GC含量低的片段偏好结合到3’UTR区,相反GC含量高的片段更倾向与5’UTR区发生相互作用。因此,最佳匹配片段的序列特征符合RNA-RNA相互作用规律,可以把内含子看成是一种具有基因表达调控功能的序列。以上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内含子的功能和进化具有重大意义。
- 张强赵小庆薄素玲曹艳娟苏文霞
- 关键词:MRNA序列内含子GC含量
- 家鼠的核糖核蛋白基因中内含子序列间成环匹配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选取家鼠基因组中核糖核蛋白基因序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mith-Waterman局域比对法研究了内含子序列之间的相互匹配特征。结果表明,大多数第一内含子的长度分布在98 bp左右,第一内含子GC含量大多分布在43%~45%之间。第一内含子与其他相应内含子最佳匹配片段的长度多集中在27 bp左右,其GC含量约为58%,且最佳匹配片段的匹配率达到75%以上。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GC含量的最佳匹配片段在第一内含子中的相对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
- 杨萨如拉李瑞芳冯雪
- 关键词:内含子序列
- 家鼠的核糖体蛋白基因中内含子序列间成环匹配特征分析
- 随着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进步,目前己获得了大量的序列信息。基因组序列的绝大部分是非编码序列,极少部分是编码序列,而这些非编码序列的生物学信息和功能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们的关注。不少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非编码序列可能在生命活动...
- 杨萨如拉
- 关键词:内含子序列
- 文献传递
- 使用随机突变碱基序列模拟昆虫内含子序列的演化
- 内含子是存在于基因中的核苷酸序列,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目前内含子的起源与演化机理尚不清楚,在真核生物蛋白质编码基因中首次发现内含子之后的近几十年来,关于内含子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起源与演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至今仍存在两...
- 曾桢
- 关键词:昆虫内含子序列真核生物基因组进化分析
- 果蝇成熟mRNA序列与其相应内含子序列的匹配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研究成熟mRNA序列与其相应内含子序列的相互作用规律对于揭示基因表达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黑腹果蝇第一号染色体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SmithWaterman局域比对的方法,在mRNA序列和内含子序列之间进行匹配性比对分析.研究发现剪切后的内含子序列与基因的5′UTR序列和3′UTR序列的相对匹配频数高于编码(CDS)序列.最佳匹配片段集合的G+C含量分布范围很广,其分布中心与3′UTR序列最为接近,5′UTR序列次之,距离CDS序列最远,这是导致两端UTR序列与内含子序列有较高匹配强度的原因.最佳匹配片段的配对率主要分布在68%~75%之间,最可几长度为20bp左右,最佳匹配片段的序列特征与miRNA相似.结果显示内含子与mRNA之间的这种匹配模式是参与基因调控的一种可能方式.
- 薄素玲李宏张强杨振华包通嘎拉应智强赵小庆
- 关键词:内含子
- 内含子序列在甘蓝MAGIC亲本间亲缘关系分析中的应用
- 2017年
- 为探究甘蓝多亲本高级世代互交系(multiparent advanced generation inter-cross,MAGIC)亲本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以便对MAGIC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依据,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单拷贝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采用其内含子序列分析对7个甘蓝亚种共12个MAGIC亲本构建系统发育树。全基因组鉴定共获得7 930个单拷贝基因,每条染色体上随机挑选1条单拷贝基因,采用PCR方法进行内含子扩增并测序,最终获得3 427bp内含子长序列。运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可将甘蓝类蔬菜分为3大类型:花椰菜与西兰花类(CladeⅠ)、羽衣甘蓝类(CladeⅡ)以及结球甘蓝、抱子甘蓝、苤蓝与芥蓝类(CladeⅢ),表明内含子序列适于甘蓝亚种亲缘关系聚类;同时也表明,芥蓝属于甘蓝亚种,西兰花与花椰菜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利用单拷贝基因内含子序列分析的方法可以较好地显示甘蓝MAGIC亲本间的亲缘关系,为MAGIC群体的构建提供参考。
- 安光辉严承欢张维奕彭丽莹陈炯炯
- 关键词:甘蓝内含子系统进化树
- 增强表达的内含子序列及其用途
-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表达的内含子及其用途,所述内含子的核苷酸序列包括如下序列:(a)具有SEQ?ID?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b)在(a)中的核苷酸序列经过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核苷酸且具有增强基因表达特...
- 徐雯杨进孝魏雪松张成伟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赵凯

- 作品数:105被引量:15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猪肉产品 等位基因频率 等位基因 诊断试剂盒 杂合度
- 林拥军

- 作品数:171被引量:490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水稻 基因 二化螟 草甘膦 抗草甘膦
- 王金斌

- 作品数:186被引量:24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猪肉产品 等位基因频率 等位基因 草菇 诊断试剂盒
- 唐雪明

- 作品数:218被引量:30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 研究主题:猪肉产品 草菇 等位基因频率 等位基因 转基因植物
- 张启发

- 作品数:201被引量:1,356H指数:24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水稻 分离克隆 基因 克隆 转基因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