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1篇“ 关中城市群“的相关文章
- 关中城市群二次PM_(2.5)与O_(3)协同影响特征分析
- 2024年
- PM_(2.5)和O_(3)仍是关中地区主要的环境空气污染物,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协同影响,有利于颗粒物二次组分的生成.本文基于2021年3月—2022年2月关中地区33个国控监测站点数据,采用CO示踪法,以O_(3)为光化学活性水平评价指标,估算了关中城市群二次PM_(2.5)浓度,并分析了二次PM_(2.5)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关中城市群PM_(2.5)年均浓度为39.02~50.49μg·m^(-3),PM_(2.5)日均浓度为2.75~229.88μg·m^(-3).PM_(2.5)中二次组分浓度为6.82~11.37μg·m^(-3),二次PM_(2.5)浓度占总PM_(2.5)浓度的比值为21.51%~35.63%.随着O_(3)浓度的提高,大气光化学活性水平增强,促进颗粒物中二次组分形成,表明PM_(2.5)和O_(3)存在协同现象.二次PM_(2.5)浓度占总PM_(2.5)浓度的比值的季节变化次序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在重度污染情景下二次PM_(2.5)占总细颗粒物浓度的比值超过60%.该成果可为关中城市群协同控制和改善空气质量提供参考.
- 李琪琪邓瑾璇李光华阿布拉·吐合提刘家瑶邓顺熙
- 关键词:臭氧关中城市群
- 关中城市群空间场能测度和发展策略研究
- 空间场能是区域中心地区凭借其辐射作用、依托基础设施走廊带动外围地区发展的势能刻画,可用来描述区域的经济组织格局和空间分异。研究选取关中城市群,结合城市结节性指数和可达性距离成本计算,通过场强模型测度了关中城市群内部10个...
- 郑永强
- 关键词:可达性关中城市群
- 疫情管控对关中城市群大气污染特征及颗粒物化学组成的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生产生活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改变了大气污染现状和规律,是一次极限减排的“大气实验”.本研究以中国典型大气污染控制区的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考察该地区疫情管控下大气污染物污染特征、来源和形成机制,解析了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化学组分的浓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除O_(3)外,其余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整体变化趋势均表现为管控前>管控后,与全国趋势一致、但程度不同.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会隔离措施大幅度削减了各类排放源,西安市、咸阳市、铜川市、宝鸡市、渭南市等5个城市PM10、PM_(2.5)、NO_(2)和CO浓度值明显降低,其中PM_(10)、SO_(2)、NO_(2)、CO在疫情期间的浓度达到近5年来历史最低.O_(3)浓度在封城期间却有显著上升的现象,表明大气氧化性可能在燃烧排放减少的背景下由于NO_(2)滴定效应减小而得到强化.对西安市PM_(2.5)中水溶性阴阳离子浓度对比分析结果显示,Ca^(2+)、Na^(+)、Cl^(-)、NO_(3)^(-)、NH_(4)^(+)、SO_(4)^(2-)等几种主要水溶性离子浓度在疫情管控后明显降低,由于来源和形成机制不同,NH_(4)^(+)、SO_(4)^(2-)离子在管控后占比有所上升,其他4种离子占比都有所下降,这与对交通源和工业源的大幅消减以及颗粒物中NH_(4)^(+)和SO_(4)^(2-)、NO_(3)^(-)之间的二次反应有很大关系.特别是,交通源排放的减排对大气污染物NO_(2)、CO、PM浓度的减小是显著的,因此未来在城市汽车尾气治理、机动车低耗能低排放以及清洁能源等方面多加投入是必要的.适当的排放源管控有利于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但除了要考虑污染源和减排目标以外,还需要结合当地大气污染特征和气象条件、考虑O_(3)的“滴定效应”,实现大气颗粒物与O_(3)协同控制,改变颗粒物浓度下降而O_(3)污染加剧的局面.
- 蒋星星陈庆彩熊梦琪Ainur Dyussenova
- 关键词:关中城市群大气污染特征
- 基于交通流的关中城市群城际交互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流动空间背景下,探讨城际交互对城市群城市空间联动增长的影响对有效调控城市空间增长,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部关中城市群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和城际交通出行大数据,系统分析了以城际出行表征的城际交互对关中城市群城市空间联动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关中城市群城际交通出行空间组织呈现出以西安为核心,咸阳、渭南、宝鸡为次级节点的组织格局。②2010年以来,关中城市群城市空间规模迅速增加,八年间共增长1398.80 km2,年均增长174.85 km2,空间上主要集中于西安、咸阳和运城等地;西安是城市群城市空间增长的首要贡献者,在2010—2015年、2015—2018年间占比分别高达36.04%和34.70%。③与沿海发达地区类似,以城际交通出行表征的城际交互同样对西部关中城市群的城市空间增长呈现出逐步增强的正向驱动作用,第二阶段(2015—2018)解释贡献率显著高于第一时段(2010—2015),分别为7.54%和5.50%。
- 李宇李宇邱孟龙李继园曹小曙
- 关键词:城市空间增长土地利用关中城市群
- 关中城市群生态系统水文效应及其与生态服务的响应关系
- 城市化是当前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剧烈的人类活动,能够正确认识生态系统格局时空演变规律,阐明水资源承载力与生态服务之间的响应关系,对区域内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选取关中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土壤...
- 朱玉斌
- 关键词:城市群生态系统水资源承载力水文效应生态服务
- 轨道交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关中城市群为例
- 新发展格局下,城市群发展在推进我国经济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全国各城市群的规划建设也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实施战略。而在现代城市群的建设发展中,轨道交通作为连接各区域间的...
- 常征
- 关键词:轨道交通经济增长城市群
- 关中城市群公园特征对休闲体力活动和公共健康的影响研究
- 城市公园及其附属休闲体力活动(以下简称体力活动)设施是服务国家公共健康事业的基础性资源。在城市规模差异化背景下,我国尚缺乏面向城市公园特征与体力活动行为和公共健康的综合性研究。本研究以陕西省关中城市群典型城市(西安、宝鸡...
- 田芸溪
- 关键词:城市公园公共健康中介效应
- 关中城市群空气质量改善的五条建议
- 2022年
- 近年来,陕西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入推动蓝天保卫战,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明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加。但由于产业布局、能源结构和交通结构等结构性问题突出,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远超环境容量,加之受不利气象条件和区位地形、区域传输等因素影响,空气改善压力凸显。特别是在秋冬季期间,咸阳、渭南和西安等城市在全国168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相对靠后,大气治理形势依然严峻,这已成为制约陕西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提升的瓶颈之一。
- 赵亮
- 关键词:关中城市群大气污染治理能源结构大气治理环境容量
- 关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2022年
- 以城乡统筹、产业互动、生态宜居、节约集约、和谐发展为特点,新型农村社区、小城镇、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的利用,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进行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成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为给关中城市群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对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关中城市群发展的实际,构建了关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 赵敏宁梅金香许晓婷雷雨田刘正康
- 关键词:关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
- 基于DEM的关中城市群地形地貌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关中城市群在我国“一带一路”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对其地形地貌进行研究,可为该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以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分辨率为30 m×30 m的DEM数据,运用ArcGIS软件,提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4个地形因子,采用均值变点法确定了提取地形起伏度的最佳邻域分析单元。结果表明:研究区坡向主要为东南坡、东坡和西南坡,各坡向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坡度以缓坡和低于25°的陡坡为主;主要为低海拔和中海拔地区;地形起伏度以丘陵为主,其次为平原。
- 吕佳进
- 关键词:关中城市群DEM地形地貌
相关作者
- 薛东前

- 作品数:124被引量:1,551H指数:21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文化产业 关中城市群 新城市贫困 城市化 生态环境
- 赵璟

- 作品数:43被引量:302H指数:11
-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城市群 关中城市群 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 协调发展
- 杨建平

- 作品数:44被引量:130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关中城市群 房地产 实证研究 层次分析法
- 郝俊卿

- 作品数:61被引量:435H指数:14
- 供职机构: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
- 研究主题:地质遗迹 地质灾害 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资源 城镇化
- 张宝通

- 作品数:70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西部大开发 丝绸之路 区域经济 一体化 关中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