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0篇“ 公民社会理论“的相关文章
- 公民社会理论被引量:12
- 2004年
- 田华
- 关键词:公民社会市民社会民间社会公民意识
- 基于公民社会理论的数字乡村治理主体参与的新格局
- 乡村治理是实现国家整体现代化的重要一部分。随着数字技术逻辑嵌入到乡村治理中,逐渐成为乡村实现现代化的助推力。然而,乡村数字治理起步较晚,其治理过程中还存在"主体参与"的问题。探寻乡村主体参与数字治理的新格局是破解"主体参...
- 张文雅
- 马克思主义的公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6
- 2020年
- 马克思主义的公民社会理论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指出政治革命是市民社会的革命,他强调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恩格斯则设想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后,措施之一是建筑作为公民公社的公共住宅,公民公社将从事工业和农业生产。马克思还揭示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所创造的物质条件将为更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奠定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公民社会理论,与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有密切的关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的基础,也是全球范围内文明国家构建人类社会的理论基础。
- 胡为雄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公民社会理论
- 洛克公民社会理论的困境及其出路
- 2018年
- 洛克认为,由于自然状态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人们自然权利的享受很不稳定,于是根据契约精神自愿结合成公民社会,将自己的部分权利让渡给国家。公民社会健康有序地运行,有赖于公民公正合理地行使政治权利和自觉地履行政治义务。然而,人的高度抽象性,欲望和意志的高度膨胀,必将导致无数恶果。在欲望和理性的博弈中,洛克所构建的公民社会理论也陷入困境。洛克将破解这一难题的任务交给了教育,培养理性自由的公民是公民社会摆脱困境的出路。可以说,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实质上是为了培养理性的、有德行的、社会化的自由公民,是现代公民教育思想的肇端。
- 周艳琼
- 关键词:洛克公民社会公民教育思想
-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理论及云南实践路径探讨
- 本书主要以云南为例阐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理论。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进行了内涵界定,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学界长期以来重视提出问题但忽视概念建构的不足。综合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坚持以理论指导...
- 蒋红
- 公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的新社会运动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新社会运动"是对西方社会20世纪60年代以来产生的社会不满与抗议诉求运动的总称。从公民社会理论视角来看,其价值诉求是后物质主义的非制度化表达;其参与方式是公民自主参与的群体网络;其行为方式是非暴力的群体性抗议行动;其行为指向是对既有国家体制的批判与反思。新社会运动提出的环境伦理、环境公民权、生态政治、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价值诉求具有穿透力和专业知识性,加上它的不妥协,因而容易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得到全球范围内认可与响应,它对西方政治国家具体的公共决策过程以及政府的治理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公民社会理论的思考,政治国家必须对新社会运动的议题做出有效回应,把社会运动组织及时纳入规范化轨道,承认并谋求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治理,进而才能在一定范围内消解其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引导其向有助于公共利益、公共责任的方向迈进,从而有助于调整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关系。
- 张振伟陈文
- 关键词:新社会运动公民社会政治国家社会治理
- 从公民社会理论反思群体事件的防范和治理——以德国科隆大规模性骚扰事件为例
- 2016年
- 跨入2016年的新年之夜,在德国科隆中心火车站广场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大规模性骚扰群体性事件,通过公民社会理论的视角深入剖析这一事件,并在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刻反思与探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防范和治理类似群体事件的策略的建议。
- 侯小平
- 关键词:性骚扰公民社会
- 论第三部门对当前中国政治结构的形塑作用——以公民社会理论为视角被引量:1
- 2014年
-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中国政治结构的变化被赋予新的使命,第三部门逐渐成为中国政治结构中的新兴力量。本文从第三部门发轫的背景出发,在引入政治哲学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第三部门所折射出的自由与宪政、民主与共和两对关系对比分析,并选择从公民社会理论角度深入剖析了以第三部门为主体的新兴力量对当前中国政治结构的形塑作用及其相关性进行论证。以市民社会为突破口,对第三部门为主体的新兴力量对当下中国政治结构的形塑与相关影响,作出批判性与创新性的思考与论证。
- 于泳洋
- 关键词:第三部门公民社会
- 公民社会理论研究
- 2013年
- 一、公民社会的涵义
近年来,随着公民社会这一问题讨论的深入,公民社会这一概念的应用日趋频繁。现在,我们中国学者使用的“公民社会”是由英文词组civilsociety翻译过来的,这一译名是对civilsociety的政治学意义的强调,即公民民主参与的政治功能和公民社会对国家权力的制约。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在分析范畴上是与政治国家互相对应的。按照现代社会政治哲学的观点,公民社会的基本内涵可以界定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契约文化为中轴,以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为主旨的社会自主领域。它是相对于政治国家而言,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和发达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成员的物质交往方式及社会自主的生存样式。
- 左雅洁
- 关键词:公民社会理论社会政治哲学政治国家市场经济中国学者
- 公民社会理论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发展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总体性社会"在短时间内发生解体,国家与社会关系经历了一次较大的调整,社会组织获得较快发展。然而,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突破诸多瓶颈,亟待进行相应改革。公民社会理论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着发展空间不足、不能有效参与政府决策、自身存在"行政化运作"发育缺陷及缺乏法制保障等问题。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需要在深刻认识国家与社会关系基础上,重点做好转变政府观念,建立健全政府资助机制,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及完善法规体系等工作。
- 王磊
- 关键词:公民社会理论社会组织
相关作者
- 路鹏

- 作品数:4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 研究主题:公民社会理论 公民社会 概观 经济观 理论演进
- 陈东华

- 作品数:7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林省图书馆
- 研究主题:计算机技术 公民社会理论 图书馆事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据库建设研究
- 姜士伟

- 作品数:34被引量:244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行政管理 官僚制 合法性 公民社会理论 公民社会
- 尹保华

- 作品数:25被引量:14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
- 研究主题:社会工作 职业化 中国社会 以人为本 社区公共服务
- 王慧英

- 作品数:13被引量:7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高校教师流动 学校管理 高等学校管理 高校教师 理论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