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2篇“ 公共善“的相关文章
- 从愉悦到公共善:论莱布尼茨的幸福观
- 2024年
- 莱布尼茨认为“幸福是一种持续的愉悦状态”,这成为后世学者将莱布尼茨的伦理学说解读为一种快乐主义乃至利己主义幸福论的文本依据。综合考察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表明这种解读方式有失偏颇,忽视了“愉悦”这一情感概念在莱布尼茨哲学中的深刻内涵。不同于经验主义者将快乐等同于感官经验产物的观点,莱布尼茨的理解更近似一种审美体验的视角,强调愉悦本质上是对事物完满性(实在性或本质)的知觉,从而揭示了愉悦可以是一种理智性的、可共享的情感。由此莱布尼茨拒斥了将快乐等同于一种独占性、私有性情感的观点,避免陷入利己主义乃至享乐主义观点的窠臼,进而论证了人类幸福与共同体生活的内在关联,并表明真正的、最高的幸福必然指向公共善。
- 王升
- 关键词:快乐主义审美体验
- 协商民主、公共善与辩证行动主义被引量:2
- 2023年
- 协商民主的外在目标是要达致每个公民个体的美好生活,而协商民主的本质则体现为一种公共善的实现。公共善的实现需要在自我之善和社群之善、多元主义利益和基本善之间达致平衡。协商民主是一种面向公共善的认知和行动过程。辩证行动主义更加强调一种多数大众与关键少数之间的关系。特性角色在辩证行动主义中发挥重要的榜样导向功能,并在审慎性沟通的基础上开展辩证行动。同时,特性角色的榜样引导要以情境性道德为内容展开。协商民主的关键就是要对公共善进行扩展,即从特性角色扩展到每个普通公民。在这一过程中,情感和理性都需要发挥重要作用。公共善的扩展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相互承认关系,并最终要达到一种主体间的移情状态。
- 张宪丽
- 关键词:协商民主公共善
- 论市场经济与公共善
- 市场经济与公共善是否二律背反,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从市场经济的历史演进及追求的目标来看,市场经济并非排斥公共善,以公共利益、共同价值为目标的公共善并不违背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经济主体性价值、个人利益等原则。相反,公共善...
- 华梦莲
-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共善共同富裕
- “公共善”视域下智能传播的算法规制被引量:5
- 2022年
- 作为道德物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面向,“公共善”扩展了媒介伦理研究的知识边界,为智能算法规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逻辑理路和价值基础。智能传播时代的算法规制不能仅仰赖相关的政策条款与法律法规,还应将“公共善”的维度纳入其中。传统的媒介伦理无法规约算法主导下的智能传播实践、算法偏见与算法黑箱、算法潜在的道德能动性,共同为“公共善”的出场提供了合法性。从“公共善”的视域出发,本文尝试搭建智能传播算法规制的框架,即以遵循“算法透明度”为原则,以“价值敏感设计”方法为指引,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混合式路径的交织叠加构建道德算法,最终发挥算法对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积极效用。
- 郭小平贾瑞欣
- “公共善”:关于新闻侵权诉讼中的责任认定与利益平衡——从《民法典》视角再看世奢会与《新京报》等名誉侵权纠纷案被引量:1
- 2022年
- 世奢会(北京)国际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诉《新京报》等名誉权侵权责任纠纷案,是我国少有的新闻报道使用匿名消息来源涉诉的案件,因对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报道内容真实性的不同认定而同案异判。该案涉及法技术领域的举证责任分配及新闻报道者特权问题;同时也关涉法感情层面新闻正义与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冲突与协调问题。该案对报道是否失实、评论是否正当及报道者是否具有主观恶意等侵权构成要件的裁判,与新近施行的《民法典》对舆论监督及为公共利益等免责事由的系统化创新关联密切,是新时期司法审判工作在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与公民权益保护的平衡问题上的典型案例。
- 陈科姜译涵
- 建构中国特色慈善文化理论体系——基于“公共善”的慈善爱国思想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慈善活动日益成为普通大众广泛参与的一项活动。由于受西方慈善思想文化的长久影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缺乏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的慈善理论指导,导致我国慈善事业在繁荣发展的同时各种慈善乱象也层出不穷,慈善主体的慈善行为急需正确的文化理论引导。爱国思想成为我国慈善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历史发展的结果,是由爱国思想的公共性决定的,是我国慈善事业持久健康发展始终的重要保障。慈善活动具有感染性和传播性,因而对思想文化的传承、传播意义重大,遵循慈善活动的发展特性,构筑符合我国国情、人情、世情的慈善文化理论体系,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慈善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 王宁
- 关键词:爱国主义慈善文化
- 未成年人信息保护:隐私、权责与公共善被引量:3
- 2021年
- 本文从对隐私概念的梳理开始,将社交媒体上未成年人信息隐私划分为个人空间不被侵犯的“隐”与个人信息不被泄露的“私”,对社交媒体中的隐私主体进行分析,之后回归到人本主义本身,提出未成年人数据隐私保护的“公共善”伦理原则。
- 董玮兰旻
- 关键词:未成年人隐私权媒介伦理信息保护
- 公共善能否构成公共权力的基础
- 2020年
- 政府拥有的权力是公权,但公权本身的存在是为了保护私权,如果公权不能保护私权,那么公权便毫无价值。文章试图对公共善能否构成公共权力的基础进行探讨。一、何为公共善?公共善是共同善的特殊形态。所谓共同善,是一个共同体内的所有成员共同追求的好的目的。
- 常乃升
- 关键词:公权公共善共同善公共权力
- 建设性新闻的“至善”与“公共善”被引量:34
- 2019年
- 美德伦理学强调善的实践智慧,贯穿其间的核心命题是对善、德性与幸福的演绎。探求新闻之善的过程即为寻求新闻之于社会之德性与善的伦理真义。当唯市场论将西方新闻业带入了'伦理之殇',以追求人类社会'公共善'为旨趣的建设性新闻,作为弥合分歧与凝聚认同的一种转型尝试而被关注。建设性新闻(Constructive Journalism)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策略应用,实现新闻范式'正面情感安置'与'审慎中间位置'的全面进化。本文从美德伦理学的视角,对建设性新闻的'新闻之善'进行洞察,探讨在后现代社会中主导这种范式创新的核心要素与价值。同时,从积极心理学出发,探讨滋养这种'建设性'的情感动因、核心价值及其实践策略。
- 陈薇
- 关键词:美德伦理学积极心理学
- 权利、公共善与实践理性
- 2019年
- 权利和善之间的优先关系是现代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中争议的主题之一,问题不在于权利是否重要,而是权利是否能够不依赖于任何善的观念而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正当性证明。无论是主张权利优先于善还是坚持善优先于权利,都需要某种善的观念。在主张权利优先于善的罗尔斯式的自由主义者中,善的观念是假定的,但用于权利的分析过于狭隘;而坚持善优先于权利的学者当中,善的观念主要是证成的,但是他们对权利问题的分析又是失败的。将权利界定和描述为一种公共善,可以作为分析权利和善之间关系的合适出发点,公共善是权利存在的约束条件。另外,对于体现在公共善之中的权利追求和权利实现还必须遵循康德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要求。
- 张洪新
- 关键词:优先性权利公共善特权
相关作者
- 史军

- 作品数:73被引量:27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公共健康 个人权利 气候 公共善
- 郦平

- 作品数:13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研究主题:公共善 正义 伦理学 技术伦理 情感
- 葛红梅

- 作品数:5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研究主题:公共哲学 公共善 桑德尔 公共性 公共理性
- 梁运娟

- 作品数:5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古典共和主义 公民自由 公民美德 公共善 混合政体
- 王培峰

- 作品数:45被引量:161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特殊教育 残疾儿童 学前教育 教育 青少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