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4篇“ 全脊椎截骨“的相关文章
- 多节段Ponte截骨与全脊椎截骨矫正复杂脊柱畸形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系统比较多节段Ponte截骨与全脊椎截骨(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对于矫正复杂脊柱畸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23年6月之前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CBM数据库收录的有关Ponte截骨和VCR矫正复杂脊柱畸形效果对比的临床研究文献,由3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综合运用改良后的Jadad评分量表和NOS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纳入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脊柱主弯Cobb角矫正率、脊柱后凸矫正率、SRS-22量表评分、脊柱主弯Cobb角矫正丢失、脊柱后凸畸形矫正丢失,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均为队列研究,其中1篇Jadad量表评分为3分、质量等级评为B级,5篇Jadad以及NOS量表评分均大于5分。共纳入198例复杂脊柱畸形病例,其中多节段Ponte截骨118例(Ponte截骨),VCR 80例(VCR组)。分析结果显示,Ponte截骨比VCR手术时间更短[OR=-43.08,95%CI(-58.46,-27.70),Z=5.49,P<0.00001]、术中出血量更少[OR=-214.06,95%CI(-336.10,-92.02),Z=3.44,P=0.0006]、术后并发症更少[OR=0.13,95%CI(0.05,0.31),Z=4.50,P<0.00001],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种术式在主弯Cobb角矫正率[OR=1.53,95%CI(-3.24,6.31),Z=0.63,P>0.05]、后凸矫正率[OR=6.40,95%CI(-0.35,13.15),Z=1.89,P>0.05]、SRS-22量表评分[OR=-0.06,95%CI(-0.44,0.33),Z=0.29,P>0.05]、主弯Cobb角矫正丢失[OR=0.15,95%CI(-1.08,1.38),Z=0.24,P>0.05]、脊柱后凸畸形矫正丢失[OR=0.33,95%CI(-3.44,4.10),Z=0.17,P>0.05]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节段Ponte截骨与VCR对于矫正复杂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一致,但Ponte截骨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少于VCR,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
- 叶小龙田慧中马原
- 关键词:脊柱畸形全脊椎截骨后凸畸形META分析
- 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术后神经功能障碍1例
- 2023年
- 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术(PVCR)是重度角状后凸脊柱畸形患者的常用手术方式,基层医院开展较少,缺乏相应手术经验,术后矫形效果不理想,且易发生神经并发症。本文报告我院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接受PVCR,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1例,以加强基层医院对PVCR的认识,提高治疗水平。
- 唐磊贾思宇王勃霏赵红卫陈海丹
- 关键词:脊柱后凸畸形
- 前后联合入路卫星棒翻修治疗严重胸腰椎后凸后路全脊椎截骨术后断棒的疗效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卫星棒翻修治疗严重胸腰椎后凸后路全脊椎截骨(PVCR)术后断棒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严重胸腰椎后凸PVCR术后断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21~62岁[(35.4±13.0)岁]。创伤性后凸4例,先天性后凸4例,结核性后凸3例。患者均存在明显腰背部疼痛。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2例,D级2例,E级7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卫星棒技术行内固定翻修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测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后凸和侧凸Cobb角、冠状面上C_(7)铅垂线与骶正中线的距离(C_(7)‑CSVL)和矢状面上C_(7)铅垂线与骶后上角的距离(SVA)等影像学指标;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简体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量表(SRS‑22)评分等评估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时,采用Suk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采用ASIA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84个月[(47.5±16.2)个月]。手术时间为100~220 min[(149.4±37.6)min],术中出血量为150~350 ml[(246.3±64.6)ml],术后住院时间为5~8 d[(6.1±1.1)d]。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为(18.5±3.2)°、(19.3±2.9)°,侧凸Cobb角为(11.8±2.2)°、(11.1±2.2)°,分别较术前的(60.4±6.3)°、(21.7±5.5)°有明显改善(P均<0.01),平均Cobb角矫正率分别为69.4%和45.6%;末次随访时后凸和侧凸Cobb角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_(7)‑CSVL由术前(21.2±4.3)mm矫正至术后1周(15.7±2.4)mm、末次随访(15.9±2.2)mm;SVA由术前(51.0±6.8)mm矫正至术后1周(16.6±3.6)mm、末次随访(15.3±3.9)mm(P均<0.01);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为(2.5±0.9)分、(1.9±0.9)分,ODI为20.1±5.4、18.4±5.2,SRS‑22�
- 张锴高延征王红强朱卉敏邢帅张广泉胡巍然
- 关键词:脊柱损伤胸椎脊柱后凸翻修术
-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
- 2021年
-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脊柱外科2016-04—2019-04间采用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的26例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11例;年龄12~60岁,平均30.8岁。胸段13例,腰段8例,胸腰段5例。观察术中情况,记录术后随访1 a期间的并发症,统计末次随访时患者的Cobb角冠状面、矢状面,以及顶椎偏移的改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6~6.2 h,平均4.7 h。术中出血量900~2500 mL,平均1265 mL。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的Cobb角冠状面、矢状面,以及顶椎偏移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疗效及体形的满意率为92.31%(24/26)。结论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安全性及疗效良好,患者的满意率高。
- 张安定董定锋
- 关键词:COBB角
- 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为一类较为严重的脊柱畸形病变。随着受试者畸形角度的不断增加,会令其胸廓变形严重。此刻,病患大都合并多累其他器官以及系统病变。该疾病的主要特点为进行程度严重、手术风险高。针对于此类疾病患者来讲,临床中与之相对应的治疗方式较多,疗效不一。其有着各自的优劣势以及相关适用范围[1]。
- 阿尖措李占银
- 关键词:系统病变手术风险优劣势脊柱侧后凸畸形
- 全脊椎截骨重建强直性脊柱后凸矢状面平衡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背景:过去强直性脊柱后凸矫形往往注重局部畸形的矫正,忽略对于矢状面平衡的重建。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建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肺门-髋轴法重建脊柱矢状面平衡,设计个性化手术截骨方案,并模拟全脊椎截骨手术操作,计算分析其生物力学特性,并与两种未重建脊柱矢状面平衡模型进行对比。方法:收集来自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1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住院患者的CT数据,根据301分型确定后凸畸形为ⅢA型,将CT数据导入计算机建模软件中,建立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计3种不同全脊椎截骨(VCR)手术方案的模型,分别为VCR30°,VCR32.2°和VCR40°,其中VCR32.2°使用肺门-髋轴测量方法测量L3预截骨角度为32.2°,另外构建2个未重建脊柱矢状面平衡模型,其中VCR30°设置为截骨角度为30°,VCR40°设置截骨角度为40°,在构建完成的3个模型上模拟全脊椎截骨术进行截骨,并对截骨矫形后3个模型的脊柱位移、钉棒系统、钛笼和截骨面进行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结论:①总位移和24个椎体位移大小排序如下:VCR40°>VCR30°>VCR32.2°,VCR40°明显高于VCR32.2°,VCR30°和VCR32.2°两者由于截骨角度差异小,位移差距不显著;椎弓根螺钉、钛棒、钛笼以及截骨接触面的应力分布趋势;②不论是钉棒应力,还是钛笼应力,VCR40°都要高于其他2个模型和平均值,并且差异明显,VCR32.3°在3种模型中应力最小,也低于平均值,并且各节段等效应力分布均匀,没有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③结果证实,基于肺门-髋轴法重建脊柱矢状面平衡能够增加术后脊柱稳定性,且内固定应力分布更低,是一种合理、科学的手术方案设计。
- 谢江郭惠丽李辉代杰朱旭
- 关键词:全脊椎截骨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畸形
- 脊柱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器械的设计和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制一套专用于脊柱后凸畸形手术截骨器械。[方法]17例患者采用此手术器械行全脊柱截骨矫形术。手术经后侧入路,切除脊椎后结构,经双侧椎弓根、椎体行楔形截骨,至椎体前缘皮质下,完成截骨后,闭合截骨间隙,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应用该手术器械矫正后凸及侧后凸畸形患者17例,最高截骨T9水平,患者最多截骨达4处,平均截骨2处,平均一处椎体截骨时间约30 min、出血约100 ml,术中未出现脊髓和神经根损伤。[结论]该手术器械具有截骨规范充分、时间短、出血少、脊髓和神经根保护安全、截骨面对合紧密、利于创面愈合等优点。
- 王正雷张文进姜洪和高吉昌郭宁刘建辉王海斌范庆建宫明荀琳
- 关键词:脊柱畸形后路器械
- 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治疗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的中远期效果观察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 :评价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畸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患者的中远期影像学和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5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的68例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36.89±15.38岁。45例患者术前存在下肢神经症状,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9例,D级33例。病因诊断:结核性后凸50例,先天性后凸18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前后和随访时的后凸局部和全脊柱X线、CT、MRI检查,确定后凸顶点,并测量后凸角度。对合并侧凸的21例患者测量侧凸角度。在全脊柱X线片上评价患者的矢状位和冠状位平衡状况。临床评价包括下肢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生活质量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背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患者的手术治疗满意度(patient satisfactory index,PSI)。将患者依照年龄、后凸病因、后凸严重程度(后凸角度)、后凸顶椎节段、术前Frankel分级和有无并发症分组,进行影像学和临床结果比较,并对随访ODI评分改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1.47±4.68个月(36~96个月)。患者术前平均后凸角度94.14°±22.57°(60.0°~155.2°),术后减少至31.92°±16.79°,末次随访时为34.60°±18.09°,后凸矫正率为(64.26±15.13)%。21例同时伴有侧凸的患者术前平均侧凸角度37.36°±26.19 (12.0°~107.0°),术后减少至13.21°±14.72°,末次随访时为14.33°±14.93°,侧凸矫正率为(69.70±28.44)%。末次随访时,30例患者Frankel分级改善,3例患者从A级或B级提高到C级,5例患者从C级提高到D级,1例患者从C级提高到E级,21例患者从D级提高到E级。术后平均ODI改善率为(48.82±33.99)%,平均VAS改善率为(64.03±21.42)%;患者PSI为91.2%。对后凸矫正率、ODI改善率的�
- 袁磊刘寅昊曾岩陈仲强李危石孙垂国齐强郭昭庆
- 关键词:角状后凸畸形
- 脊柱侧凸畸形行全脊椎截骨术后大量引流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研究脊柱侧凸畸形行全脊椎截骨术后大量引流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08-2018-01,于我院采用全脊椎截骨术治疗的145例脊柱侧凸畸形患者,根据术后引流量/估计血容量比例,将≤30%者设为正常引流量组,>30%者设为大量引流量组。统计两组患者术前Cobb角、手术节段、年龄、性别等病历资料,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调查脊柱侧凸畸形全脊椎截骨术后大量引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45例患者术后出现大量引流56例,发生率38.62%,平均引流量(1037.34±148.34)ml;正常引流量组平均引流量(632.24±108.21)ml。组间术前Cobb角、手术节段、术前血小板计数(PLT)、术中输血量、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畸形类型、置钉数、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术后输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obb角≥55°(OR=3.657,95%CI:1.154~12.432)、手术节段>10(OR=3.256,95%CI:1.128~11.213)、术前PLT<190×109/L(OR=3.041,95%CI:1.231~10.082)、术中输血≥19.55 ml/kg(OR=2.976,95%CI:1.215~9.656)是脊柱侧凸畸形全脊椎截骨术后大量引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脊柱侧凸畸形全脊椎截骨术后容易出现大量引流情况,术前Cobb角≥55°、手术节段>10、术前PLT<190×109/L、术中输血≥19.55 ml/kg均会增加其发生风险。
- 张力
- 关键词:脊柱侧凸畸形全脊椎截骨术
-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严重脊柱畸形全脊椎截骨术中神经损伤的预警作用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研究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 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严重脊柱畸形全脊椎截骨术(vertebral colamn resection,VCR)中的预警作用。方法纳入2014-06-2017-06我院行全脊椎截骨术的12例严重脊柱畸形患者,观察手术过程中IONM严重不良事件类型与发生时间,相应的手术操作以及干预措施,以及采取干预措施后神经监测的改善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末次随访神经功能异常情况。结果 IONM监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手术步骤为置钉、截骨、置棒,比例分为1例(8.33%)、6例(50.00%)、5例(41.67%);监测显示,术中置棒矫形、截骨是出现IONM监测严重不良事件的危险时期。归转情况:4例干预后IONM监测显著改善,术后即刻无神经并发症,6个月后神经功能正常;5例干预后IONM监测有一定改善,术后即刻无神经并发症或较轻,6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正常;3例干预治疗后IONM监测无明显改善,术后即刻发生中重度神经并发症,1个月后神经功能部分恢复正常。结论 IONM监测能够早期发现严重脊柱畸形全脊椎截骨术中神经损伤,经积极干预治疗能改善预后,术中置棒矫形、截骨是出现IONM监测严重不良事件的危险时期。
- 李庆蒋华曾勇何睿何鱼
- 关键词:全脊椎截骨术
相关作者
- 邱勇

- 作品数:1,455被引量:4,182H指数:28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强直性脊柱炎 矢状面
- 吴继功

- 作品数:188被引量:682H指数:1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
-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手术治疗 脊柱畸形 截骨术 后路
- 朱泽章

- 作品数:949被引量:2,644H指数:2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强直性脊柱炎 矢状面
- 马华松

- 作品数:413被引量:2,072H指数:2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脊柱侧凸 腰椎 椎体后凸成形术 后路
- 胡豇

- 作品数:172被引量:462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内固定 机器人辅助 胸腰椎 后凸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