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82篇“ 儿童烧伤“的相关文章
烧伤手套(儿童烧伤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烧伤手套(儿童烧伤)。;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儿童烧伤患者用的手套。;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与色彩的结合。;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5.请求保护的外观...
曹雪珍
烧伤整形保温架(儿童烧伤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烧伤整形保温架(儿童烧伤)。;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儿童烧伤整形术后护理的工具。;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曹雪珍
促炎性细胞因子对儿童烧伤脓毒症早期诊断的有效分析
2025年
目的:回顾研究儿童烧伤脓毒症早期阶段的静脉血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2、IL-1β、TNF-α、IL-6和IL-8的表达水平,探究其在疾病早期诊断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本研究中,对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所有烧伤患儿应用随机抽样法选取30例普通烧伤儿童作为对照组,同时观察同期30例因烧伤导致脓毒症的儿童作为观察组。本研究对比分析了这两组患者的静脉血促炎性细胞因子,对P<0.05的检测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此外,本研究还绘制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分析烧伤导致脓毒症相关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IL-1β、TNF-α、IL-6和IL-8水平显著提高(P<0.05)。IL-6、IL-1β、IL-8水平与烧伤患儿是否并发脓毒症呈显著正向相关性(P<0.05)。IL-6、IL-1β、IL-8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28、0.7661、0.7456。IL-6与IL-8的联合检测、IL-6与IL-1β的联合检测、IL-1β与IL-8的联合检测以及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达到0.8378、0.8256、0.7872和0.8576。在这些检测方法中,三项联合检测的准确率和特异度最高,而IL-6与IL-1β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则位居首位。结论: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IL-8的表达水平对儿童烧伤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作用,联合检测特别是三项联合检测的早期诊断效率更优异并且能够以此提供患儿早期发现并治疗脓毒症的临床依据。
吕臣汤紫文安思远宋巧玲康生军栾志勇
关键词:儿童烧伤脓毒症细胞因子
儿童烧伤后瘢痕的预防、治疗及康复
2024年
烧伤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其发生率位居儿童意外伤害的前列。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300万~500万儿童发生意外烧伤。一项基于美国国家烧伤电子损伤监测系统的横断面研究显示,2000-2018年共记录烧伤病例97986例,48.41%患者小于18岁,其中61.53%为5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烧伤区域是手(34.44%),其次是面部/颈部(19.71%)和手臂(13.24%)[1]。在东地中海地区,约三分之一的烧伤受害者是5岁以下的儿童[2]。
高仪轩胡文治黄栋妍赵浩邹晓昉
关键词:儿童烧伤瘢痕
儿童烧伤病因及临床特点对预后影响的倾向加权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倾向加权分析儿童烧伤病因及临床特点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南石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诊治的儿童烧伤患者107例,按烧伤病因分为烫伤烧伤组75例和火焰烧伤组32例。收集患儿人口学、临床资料及住院期间预后情况。使用逆概率加权平衡两组临床资料减少偏差,logistic回归确定烧伤病因对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影响。结果火焰烧伤组患儿年龄、烧伤面积、烧伤至入院时间均高于烫伤烧伤组。火焰烧伤组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和住院时间均高于烫伤烧伤组。住院期间预后结果显示,火焰烧伤组未治愈、脓毒症和死亡比率均高于烫伤烧伤组。加权logistic回归后两组基于烧伤病因的协变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调整后模型显示,火焰烧伤和较高的烧伤面积增加了住院期间不良预后风险,接受手术治疗和年龄较大降低了住院期间不良预后风险。结论火焰烧伤和烫伤烧伤在炎症反应、治疗时间和住院结局方面存在差异,应根据这些差异开发针对性治疗方法,预防代谢功能障碍并改善临床结局。
姜海洋杨洪马常明
关键词:火焰烧伤儿童
云随访智能系统在儿童烧伤居家康复领域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观察云随访智能系统在儿童烧伤居家康复领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医院2020年7月至12月出院的80例烧伤患儿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纯门诊随访方式干预患儿居家康复;2021年7月至12月出院的80例烧伤患儿为试验组,采用云随访智能系统+门诊随访方式干预患儿居家康复。比较两组患儿出院后遵医持续随访率、居家抗瘢痕锻炼正确率、出院后3个月瘢痕评分。结果试验组遵医持续随访率为98.75%、居家抗瘢痕锻炼正确率92.50%、出院后3个月瘢痕评分3.64(1.00,6.00)分,对照组分别为65.00%、32.50%、5.34(2.00,8.00)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随访智能系统在儿童烧伤居家康复领域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虞露艳凌云盛土君张稀周莹岳晓洁
关键词:烧伤康复居家
儿童烧伤创面操作性疼痛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4年
目的总结儿童烧伤创面操作性疼痛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Registered Nurses′Association of Ontario、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New Zealand Guidelines Group、Joanna Briggs Institut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Database、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医脉通、梅斯医学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烧伤创面操作性疼痛非药物管理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临床决策、证据总结、推荐实践、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从中提取证据并进行评价,总结最佳证据。结果纳入文献15篇,包括指南3篇、临床决策3篇、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6篇,从疼痛多维度评估与识别,非药物管理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社会干预,健康教育,建立多学科团队,换药操作技术方面总结出31条最佳证据。结论从8个方面总结出31条有关儿童烧伤创面操作性疼痛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烧伤患儿创面换药实践提供决策依据。
刘芳黄纯渊王凤林马轶美汤焘侯文佳刘蕾
关键词:烧伤儿童操作性疼痛非药物干预
学龄前儿童烧伤后心理应激障碍发生情况的横断面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烧伤后心理应激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多中心横断面调查。2022年1月—2023年2月,选择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遂宁市中心医院、广安市人民医院、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1~6岁学龄前烧伤患儿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一般信息调查表调查患儿性别、年龄段、居住地区、主要看护人及其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等一般资料,以及致伤原因、烧伤严重程度等伤情;采用儿童应激障碍检查表调查患儿伤后3 d~1个月心理应激障碍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将患儿按照一般资料和伤情分类,统计患儿伤后3 d~1个月心理应激障碍发生情况,筛选学龄前儿童烧伤后发生心理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85份,收回有效问卷8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患儿中,男45例、女40例,以1~3岁年龄段患儿居多,农村地区患儿稍多于城市,主要看护人为父母和祖父母的患儿约各占1/2,主要看护人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为主,家庭类型以核心家庭与扩大家庭为主,致伤原因以热液烫伤为主,烧伤严重程度以中度为主。该组患儿伤后3 d~1个月心理应激障碍发生率为34.12%(29/85)。不同年龄段、致伤原因、烧伤严重程度患儿伤后3 d~1个月心理应激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18、7.80、25.47,P<0.05);不同性别、居住地区、主要看护人、主要看护人文化程度、家庭类型患儿伤后3 d~1个月心理应激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段和烧伤严重程度均为学龄前儿童烧伤后发生心理应激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分别为8.21、33.99,95%置信区间分别为1.57~43.04、5.55~207.93,P<0.05),患儿年龄越大、烧伤严重程度越重,发生心理应激障碍的可能性越高。结论学龄前儿童烧伤
卢学兰刘应平刘一伟刁杰林王丰钟方宇何家乐陈朗
关键词:烧伤学龄前应激障碍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
复合皮移植结合系统康复治疗儿童烧伤后腘窝周围大范围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皮移植结合系统康复治疗儿童烧伤后腘窝周围大范围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4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后腘窝周围大范围瘢痕挛缩畸形患儿,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11岁,瘢痕挛缩畸形病程10个月至9年,瘢痕均位于腘窝周围,右侧腘窝10例,左侧腘窝5例,双侧腘窝2例,腘窝周围瘢痕导致膝关节伸直角度仅为95°~115°。术中彻底松解瘢痕挛缩,恢复关节活动度,并形成继发创面范围10 cm×8 cm~20 cm×13 cm,Ⅰ期术中彻底松解瘢痕挛缩后,创面覆盖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2~3 d,Ⅱ期行大张自体刃厚头皮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复合移植修复腘窝周围创面。术后8~10 d更换敷料查看皮片成活情况,皮片成活1周后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12个月有序的膝关节功能训练。术后植皮区及边缘瘢痕增生明显予以强脉冲光与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的序贯治疗5~7个疗程。结果 15例患儿皮片成活良好;1例患儿因移植自体头皮部分移位形成创面,1例患儿肢体移植皮片下血浆肿形成,经开洞引流,这2例病例经3周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皮片弹性及外观接近中厚皮片效果,膝关节挛缩患儿可完全伸直至180°,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供皮区无瘢痕形成及脱发现象发生。结论复合皮移植结合系统康复治疗儿童烧伤后腘窝周围大范围瘢痕挛缩畸形效果较好,避免了因取自体皮片供区遗留瘢痕的问题。
计鹏郑朝曹涛张智赵海洋田晨阳梁敏胡大海陶克
关键词:烧伤皮肤移植瘢痕复合皮
研究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头皮在修复儿童烧伤后肢体关节瘢痕挛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4年
对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头皮在修复儿童烧伤后肢体关节瘢痕挛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研究中选取了需手术修复关节瘢痕挛缩的50例患儿作为对象,随机性均分患儿为对照组(n=25)和研究组(n=25)。对照组采用瘢痕松解和中厚皮移植术,研究组采用瘢痕松解和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头皮的方式,对两组术后皮片存活情况、术后供皮区的愈合时间、术后植皮区以及取皮区的瘢痕增生具体情况、术后生存质量实施对比。结果 研究组内患儿手术后皮片均全部存活。对照组内患儿当中有21例患儿手术之后皮片存活。对照组内患儿供皮区的创面愈合时间比研究组更长,对照组内患儿手术后6个月的供皮区VSS评分比研究组高,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患儿的术后植皮区创面VS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患儿术后各个生存质量评分比研究组更低,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修复儿童烧伤后肢体关节瘢痕挛缩当中,对患儿进行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头皮的治疗方式效果好。
李权
关键词:人工真皮儿童烧伤

相关作者

刘燕
作品数:101被引量:328H指数:10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儿童 兔耳增生性瘢痕 红花 先天性并指畸形 腭裂
田晓菲
作品数:101被引量:334H指数:1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先天性并指畸形 先天性 兔耳增生性瘢痕 并指畸形
甘立强
作品数:86被引量:200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兔耳增生性瘢痕 腭裂 红花 胎鼠
傅跃先
作品数:169被引量:476H指数:1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腭裂 胎鼠 TCDD 兔耳增生性瘢痕
肖军
作品数:76被引量:206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兔耳增生性瘢痕 红花 儿童烧伤 先天性并指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