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8篇“ 供血障碍“的相关文章
- 逆行指动脉穿支蒂皮瓣切取后动脉供血障碍分析与补救方法
- 2018年
- 目的分析逆行指动脉穿支蒂皮瓣切取后即刻动脉供血障碍的原因及补救方法。方法 2010年12月-2016年9月,17例皮瓣切取后即发现动脉供血障碍,将进入皮瓣蒂部的浅静脉与指动脉吻合或将伤指创面内小动脉与皮瓣远侧缘浅静脉吻合,达到动-静脉转流的目的来改善皮瓣血运。结果 17例皮瓣中,9例术后皮瓣肤色红润Ⅰ期成活;6例术后第2天皮瓣暗红,有水疱形成,5~7 d后皮瓣转红润;2例术后第2天皮瓣淡紫,1周后皮瓣部分坏死,局部换药后创面愈合。结论逆行指动脉穿支蒂皮瓣在切取后发现动脉供血障碍,积极进行动-静脉小血管吻合,增加组织瓣供血,能减少手术的失败。
- 钟宏星王道明柯建华曾荣铭林磊张松林洪朝浮林乐发叶永同
- 关键词:动脉供血动静脉吻合
- 肠系膜动脉供血障碍性肠缺血肠管可逆性CT表现探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供血障碍肠管可逆性改变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治疗恢复的肠缺血患者的CT表现特征,观察病变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表现及相应供血肠管的异常表现,将缺血肠管与正常对照组肠壁CT表现进行比较,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例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14例,肠系膜下动脉病变2例,5例肠系膜上、下动脉均有异常。19例小肠缺血表现为肠管扩张,管径为20.05±1.99 mm,管径大于正常对照组(15.36±0.74 mm,P<0.05);肠腔内积液13例,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于静脉期增强,小肠壁呈不均匀强化,平均CT值为42.77±4.33 HU,低于对照组(85.53±2.68 HU,P<0.05),小肠黏膜强化中断16例,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7例结肠缺血患者,肠管的径线为24.02±1.55 mm,对照组径线为19.73±1.88 mm,两者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肠肠腔内积液3例,与对照组(2例积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期增强,病变结肠壁平均CT值为33.14±4.02 HU,低于对照组(CT值为63.63±6.50 HU,P<0.05);病变结肠黏膜强化连续性中断5例,对照组结肠黏膜强化连续性中断2例,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小肠和结肠的缺血性改变,治疗后复查均恢复正常。结论肠系膜动脉供血障碍性肠缺血可逆性改变的多排螺旋CT征象为肠管轻度扩张,肠腔内积液增多,肠管壁不均匀强化、肠黏膜强化不连续,而小肠改变较结肠改变显著,是诊断可逆肠缺血的重要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高云郑晓林杨沛钦桂国华
- 关键词:肠缺血
- 椎-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成形术治疗后循环供血障碍的研究
-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成形术(Vertebral-basilar artery stenosisstent angioplasty)对后循环供血障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评价其治疗价值。 方法:对于内蒙古第二临...
- 陈飚
- 文献传递
- 眩晕定颗粒对家兔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眩晕模型前庭系统供血障碍的影响
- [目的]通过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BAEP),以及前庭神经核区Bcl-2/Bax、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
- 肖瑶
- 关键词:眩晕后循环缺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细胞凋亡因子
- 文献传递
- 椎动脉供血障碍对颈脊髓功能的影响
-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严重的一型颈椎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其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且临床疗效差。过去大多学者均认为,只有颈脊髓受压并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才可以诊断,但在临床工作中并非如此,作者在对2007-10-2009-...
- 赵凯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供血障碍椎动脉
- 文献传递
- 动脉粥样硬化对颈动脉系统供血障碍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在颈动脉系统供血障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100例颈动脉系统供血障碍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72%(72/100),其中腔隙性脑梗死组20例,斑块检出率为60%(12/20);非腔隙性脑梗死组64例,斑块检出率为75%(48/6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16例,斑块检出率为75%(12/16)。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系统供血障碍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 彭志强陆永建陈秀梅何永垣李巧薇李建辉
- 关键词:动脉硬化脑梗塞脑血管障碍颈动脉疾病
- 动脉舒张期反向血流频谱诊断急性睾丸供血障碍的意义被引量:3
- 2007年
- 陈舜薛恩生
- 关键词:供血障碍舒张期频谱多普勒阴囊急症
- 中老年眩晕与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中老年眩晕与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的关系。方法对经头颅CT、颅多普勒(TCD)、颈椎片、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查的2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1例患者中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不同程度异常,所有患者颈椎片骨质、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经颅多普勒示血流改变。结论从临床表现、特殊检查资料和神经系统检查将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分为椎-基动脉短暂性缺血发作(VB-TIA)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VB-TIA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主干、分支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相应灌流区缺血,出现复杂多变的并在24h内消失的临床症状。而VBI则是指椎-基底动脉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形态、机能异常,产生相应灌流区供血不足状态,并持续存在超过24h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易引起脑干、小脑及大脑半球后部等灌流区的机能障碍。并且这些症状的短暂、反复出现多为脑干梗死的前兆。应针对存在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危险因子采取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并进行改善脑循环及去除ICVD危险因子的干预治疗。
- 刘艳丽霍正禄童文玲孙全格
- 关键词: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
- 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系统供血障碍的临床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在颈动脉系统供血障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160例颈动脉系统供血障碍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72.5%(116/160),其中腔隙性脑梗塞组32人,斑块检出率59.4%(19/32);非腔隙性脑梗塞组102人,斑块检出率75.4%(77/102);TIA组26人,斑块检出率73.1%(19/26)。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系统供血障碍之间存在密切相关。
- 陆永建曹国彬伍健伟何伟文彭志强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超声
- 肝移植后门静脉供血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门静脉供血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4月至2005年8月实施肝移植504例,肝移植术后7d内,每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检测门静脉血流1次,无异常发现者改为每周1次,1个月后改为每月1次,半年后改为每3个月1次。对于CDFI有异常发现者,予严密监视,并行CT门静脉成像证实。对诊断明确的门静脉狭窄患者早期进行介入治疗。结果504例肝移植中,共发生门静脉供血障碍性并发症12例(2.38%),其中单纯吻合口狭窄9例(1.78%)、吻合口狭窄并局部血栓形成2例(0.40%)、门静脉系统广泛血栓形成1例(0.20%),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肝移植术后采用CDFI技术的跟踪检查对于早期发现门静脉供血障碍性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CT血管成像具有确诊价值。门静脉狭窄的早期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广泛血栓形成者应尽早行2次肝移植治疗。
- 刘煜牛玉坚任秀昀臧运金陈新国沈中阳
- 关键词:肝移植门静脉手术后并发症
相关作者
- 李学佩

- 作品数:104被引量:425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耳鸣 鼻息肉 椎基底动脉 水杨酸钠 供血障碍
- 马芙蓉

- 作品数:9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椎基底动脉 供血障碍 供血不足 椎底动脉 耳蜗血流
- 王伟

- 作品数:11被引量:72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 供血障碍 椎底动脉 偏瘫患者
- 田维君

- 作品数:97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
- 研究主题:药粥 健脾理肠片 中医药疗法 坐月子 中医
- 朵振顺

- 作品数:71被引量:159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溶血磷脂酸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液流变学 血浆溶血磷脂酸 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