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56篇“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相关文章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 2008年
- 1945年Foote和Steward最早使用乳头状瘤病(papiUomatosis)一词,是指乳腺中小导管上皮的乳头状增生,部分或全部填充乳腺导管的管腔,并使其不同程度的扩张,细胞排列有极性,无异形,无坏死,存在肌上皮细胞。目前国内外对于乳头状瘤病的定义及病理诊断存在较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乳头状瘤病是乳腺增生症多种病理组织学形态改变的一个类型,
- 许楠周冬仙
- 关键词:乳腺导管肌上皮细胞乳头状增生乳腺增生症细胞排列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被引量:24
- 2000年
- 姜军
-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因
- 乳腺超声联合乳管镜检查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应用乳腺超声与乳管镜检查的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检查的90例疑似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检查、乳管镜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乳管镜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单一及联合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效果。结果: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检查乳腺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的符合率高于单一的乳管镜、乳腺超声检查(P<0.05);5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病理结果显示恶性11例,良性41例;乳管镜检出恶性17例,良性35例;乳腺超声检出恶性16例,良性36例;联合检查检出恶性11例,良性41例;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高于乳管镜、乳腺超声单一检查(P<0.05)。结论: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的乳管镜或乳腺超声检查,且联合检查方式有助于区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良恶性,对临床明确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 宋方亮
- 关键词:乳腺超声乳管镜检查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 超声造影联合乳腺钼靶X线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造影联合乳腺钼靶X线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DI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疑似DIP患者采取超声造影、乳腺钼靶X线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60例疑似DIP患者经病理检查显示,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阳性检出56例,超声造影阳性检出46例,乳腺钼靶X线检出43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67%、71.67%,联合检查阳性检出55例,阳性检出率91.67%。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对比,超声造影与乳腺钼靶X线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检查敏感度和准确度则要高于超声造影、乳腺钼靶X线检查(P<0.05)。结论:在DIP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超声造影、乳腺钼靶X线均有着良好优势,但是两者联合检测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 郭志勇
- 关键词:超声造影乳腺钼靶X线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导管造影钼靶X线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 2024年
- 分析乳头溢液导管内肿瘤的诊断中应用导管造影钼靶X线联合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开展于2021年01月至2023年10月,样本来源于我院该时间段收诊的80例疑似乳头溢液导管内肿瘤患者,对全部患者分别应用导管造影钼靶X线、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以最终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单独诊断方案与联合诊断的效能差异。结果 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多普勒彩色超声联合导管造影钼靶X线诊断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单独的多普勒彩色超声与导管造影钼靶X线诊断(P<0.05);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多普勒彩色超声联合导管造影钼靶X线诊断的恶心诊断灵敏度、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单独的多普勒彩色超声与导管造影钼靶X线诊断(P<0.05)。结论 乳头溢液导管内肿瘤的诊断中,应用多普勒彩色超声与导管造影钼靶X线联合诊断效能较佳,优于单一诊断,建议临床对于乳头溢液患者先进行超声观察,必要患者进行导管造影钼靶X线诊断。
- 韦小葵
- 常规病理检查与术中快速诊断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研究常规病理检查与术中快速诊断技术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自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间在本院施行的110例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术中快速诊断,结合手术病理,将其与术中常规活检相结合,对比两种方法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10例乳腺导管中的乳头状肿瘤,其中95例为阴性,15例为阳性。经kappa检验,该方法与手术后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测的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与手术后常规病理相比,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度和正确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块,术中快速诊断及术后常规活检符合率高,对其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为制定和改进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 翟凤丽
- 关键词:常规病理检查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误诊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超声特点及超声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IDP 1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超声误诊,8例确诊。结果19例中以单纯乳头溢液就诊3例,以乳房肿块就诊13例,以乳头溢液合并乳房肿块就诊3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实性乳头状突起型5例未误诊;导管扩张伴远端中断处实性结节型9例中3例未误诊,误诊6例,误诊为乳腺癌3例、单纯导管扩张2例、纤维腺瘤1例;囊实性结节型1例,误诊为乳腺癌;实质性结节型4例,误诊为纤维腺瘤3例、乳腺癌1例。19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IDP。术后随访1年,均未见复发,预后良好。结论IDP早期超声声像图和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临床医生熟知IDP超声表现,仔细观察肿物边缘及其包膜情况,必要时可局部扩大观察并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仔细鉴别诊断,结合临床,可一定程度避免早期超声误诊的发生。
- 查珣姥义吴晓燕杨星
-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误诊乳腺导管扩张纤维腺瘤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参数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通过对比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纤维腺瘤、浸润性导管癌超声造影的不同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22例,及同期病理证实为纤维腺瘤患者32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1例,回顾分析3组病例超声造影的定性及定量指标特征。结果 (1)超声造影定性分析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组超声造影后快速向心性高增强,增强后范围扩大比率高于纤维腺瘤组(P<0.05);导管内乳头状瘤组超声造影后内部充盈缺损,增强后范围扩大,周边汇聚征,向心性增强比率(9.1%、27.3%、4.5%、54.5%)均低于浸润性导管癌组(48.4%、90.3%、48.4%、87.1%),造影剂分布较浸润性导管癌组更均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分析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的上升支斜率(K)及梯度(Grad)均小于浸润性导管癌组,峰值强度(A)高于纤维腺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较好的超声造影特征,超声造影对提高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提供了更多有价值证据。
- 候雪琴刘怡彬李智铭高军喜
- 关键词:超声造影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浸润性导管癌纤维腺瘤
- 自动乳腺容积超声成像技术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优势
- 2023年
-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容积超声成像技术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优势。方法:对76例患者共101个乳腺肿瘤进行常规手持式超声和自动全容积超声成像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在1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中,通过自动乳腺容积超声成像技术检查确诊的有10例,检出率为76.92%;通过常规手持式超声检查确诊的有8例,检出率61.54%。自动乳腺容积超声成像技术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检出率高于常规手持式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P<0.05)。结论: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更有利于观察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形态、结构以及肿瘤与周边组织的关系,更有效地提高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
- 黄伊楠陈泽秀陈燕华吴晞
-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 高频超声和MRI检查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和MRI检查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病灶的影像学特征。方法乳腺IDP患者115例(130个病灶)均行高频超声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共有影像学特征及不同影像特征。结果高频超声和MRI检查的病灶检出率(95.38%vs.96.92%)和病灶诊断符合率(81.54%vs.72.31%)均相仿(P>0.05)。共有影像学特征中,与MRI检出病灶比较,高频超声检出病灶多见导管扩张和钙化灶,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病灶在扩张导管直径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频超声检出病灶中,导管扩张病灶特征为病灶直径偏小,乳头溢液、距乳头距离<20 mm、病灶边缘光滑、病灶形态规则比例较高,钙化灶比例较少,且导管扩张病灶和无导管扩张病灶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MRI检出病灶中,边缘不光滑病灶特征为病灶直径偏大、表观弥散系数值偏低及病灶形态不规则比例较高,且边缘光滑病灶和边缘不光滑病灶在强化方式和BI-RADS分级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率和病灶诊断符合率相当。高频超声和MRI可用于辅助诊断乳腺IDP。
- 高利利李爱银李金娥刁玉红马学芹韦平
- 关键词:导管内乳头状瘤高频超声乳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