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26篇“ 乳头状病毒感染“的相关文章
乳头状病毒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检测阴道微生态及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情况, 分析HPV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妇产科门诊就诊且同时完成宫颈脱落细胞HPV和阴道分泌物微生态检测的3 373例女性, 年龄(37.17±12.19)岁, 年龄范围为15~88岁, 孕妇1 141例, 非孕妇2 232例。检测阴道分泌物微生态、宫颈脱落细胞HPV基因型, 分析孕妇组与非孕妇组纳入者HPV基因亚型分布情况、高低危型HPV感染率, 分析年龄、阴道微生态变化与HPV感染的关系及影响, 分析妊娠、年龄、阴道微生态变化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及影响。结果孕妇HPV常见亚型依次为52、16、68、58, 非孕妇HPV常见亚型依次为16、52、58、68, 均为高危型。孕妇组与非孕妇组均以单一高危型HPV感染为主, 孕妇HPV感染率[25.59%(292/1 141)]低于非孕妇组[33.33%(744/2 2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与阴性间年龄、pH、过氧化氢、唾液酸苷酶、滴虫情况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年龄、过氧化氢和唾液酸苷酶三个因素对HPV有影响, HPV高危组白细胞酯酶[68.30%(599/877)]高于低危组[59.75%(95/15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高危型HPV感染与妊娠、年龄及阴道微生态变化均无关,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患者中以高危型为主, 阴道微生态异常者(过氧化氢及唾液酸苷酶阳性)更容易感染HPV, 妊娠、年龄及阴道微生态变化不影响高危型HPV的感染
余意甘桂萍何婵凤王妍傅文洁
关键词:人乳头状病毒阴道微生态宫颈癌妊娠
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保妇康栓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效果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保妇康栓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宫颈高危型H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阴道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保妇康栓阴道用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PV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4、8及12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HPV16、HPV18、HPV31、HPV33感染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可提高HPV转阴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效果优于单纯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效果。
李娴彧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保妇康栓
中国西部女性生殖道高危人乳头状病毒感染状况的Meta分析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西部女性生殖道高危人乳头状病毒(HPV)的感染状况。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有关中国西部女性生殖道高危HPV感染状况的流行病学研究,检索时限均为2000年1月至2018年7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5个研究,包括149 037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女性人群的高危HPV总感染率在西北地区为12.21%[95%CI(10.0%,16.72%)],西南地区为17.48%[95%CI(13.55%,21.4%)]。健康女性高危HPV感染率:西北地区为10.03%[95%CI(10.0%,11.67%)];西南地区为14.94%[95%CI(11.51%,18.38%)]。女性CINⅠ、CINⅡ~Ⅲ和宫颈癌患者的高危HPV感染率:西北地区分别为70.31%[95%CI(49.0%,91.61%)]、84.29%[95%CI(68.36%,100.22%)]、89.35%[95%CI(74.15%,104.55%)];西南地区分别为59.06%[95%CI(45.87%,72.25%)]、83.79%[95%CI(76.62%,90.96%)]、81.07%[95%CI(67.77%,94.37%)]。结论当前证据显示,中国西部地区女性生殖道高危HP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与世界各地基本一致。主要感染的高危HPV亚型为16、18、31、52、53和58,我国使用的HPV疫苗基本覆盖西部地区主要流行的高危HPV亚型,大范围疫苗应用可能将降低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能够保障妇女生殖健康。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张梦培尹如铁李克敏骆燕
关键词: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病毒流行病学META分析
微波疗法治疗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型慢性宫颈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使用微波疗法治疗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型慢性宫颈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成都高新博力医院收治的80例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药物疗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微波疗法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治疗后其阴道排液的时间、发生阴道出血及下腹痛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治疗后阴道排液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腹痛的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使用微波疗法治疗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型慢性宫颈炎的效果显著,患者治疗后阴道排液的时间短,不易发生不良反应。
马丽娟
关键词:微波疗法人乳头状病毒慢性宫颈炎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与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型别的关系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扬中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CINⅠ)患者人类乳头状病毒(HPV)持续感染及消退型别特异性。方法选择116例确诊为CINⅠ的患者。分析患者HPV分型,每4个月随访TCT、HPV检测,记录HPV持续感染及消退时间。结果高危HPV中,HPV53(n=33)是最常见的亚型,其次分别是HPV52(n=25)、HPV68(n=22)、HPV66(n=20)、HPV16(n=14)。HPV多重感染常见,78例(67.2%)多重感染,38例(32.8%)单一感染。多重感染中,双重感染最常见(n=36,46.2%),其次是三重感染(n=28,35.9%)、四重感染(n=10,12.8%)、五重感染(n=3,3.8%)。10种最常见高危HPV中HPV16自行消退时间最长,平均为10.3月。结论扬中地区CINⅠ患者中HPV16是最常见的持续感染亚型。
苏莉于澎静夏林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人类乳头状病毒基因型别
南宁市妇女人乳头状病毒感染状态及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调查南宁市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状态及危险因素。方法2014年1~6月,在该院妇科门诊就诊自愿参加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及问卷调查的妇女431名为研究对象,收集她们的人口学信息和相关危险因素信息,并行常规妇科检查、生殖道微生物检测、宫颈细胞第2代杂交捕获技术(HC2)检测、细胞学检查。对可疑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患者行阴道镜检查活检,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431名调查对象中,高危型HPV感染54例,感染率12.53%。在宫颈病变组与宫颈正常组中,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87.50%和9.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研究分析,多个性伴侣(≥2个)和病原菌感染(尤其是细菌性阴道炎)是高危型HPV感染的高危因素。对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原菌感染和细菌性阴道病是HPV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宫颈病变组中HPV感染率高于宫颈正常组,而初次性生活年龄早、多个性伴侣、病原菌感染、细菌性阴道病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韦敏林晓琰黄宁韦妙成梁雯赖丽珍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状病毒
白细胞的端粒长度、p53基因多态性和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对中国汉族人群中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病风险共同作用的研究
研究目的:端粒缩短作为有丝分裂的生物钟,已经被认为是一种癌症的预测标志物。然而,关于端粒长度预测肿瘤发病风险的研究在中国汉族人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领域数据有限。以往的研究表明,p53基因多态性与人类乳头状病毒...
于倩倩
关键词:白细胞端粒长度P53基因
文献传递
中药扶正解毒法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感染12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14年
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宫颈癌的发生与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积极治疗和清除女性生殖道HPV,阻断宫颈疾病的进展,是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关键[1]。目前对HPV感染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应用中药扶正解毒法(口服扶正解毒汤联合外用清毒散)治疗HPV感染,观察治疗前后HPV转阴率和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周璐叶利群
关键词:扶正解毒法高危型中药HPV感染
广东省东莞市2628例妇科患者人乳头状病毒感染调查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调查东莞地区妇女宫颈HPV感染情况及其亚型分布,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反向斑点杂交-基因芯片技术(RDB)检测我院妇科门诊2 628例不同年龄患者宫颈中HPV感染情况与分型情况,并对HPV亚型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 628例标本中HPV感染阳性率为17.6%,其中单一型感染率为14.0%,主要以HPV16、52和51型感染为主,双重及多重感染率为3.6%,主要以HPV16、58、11、53、51型感染为主;20~40年龄组、41~50年龄组与50岁以上年龄组HPV感染率分别为17.8%、14.1%、2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莞地区妇女宫颈HPV感染主要以16、52和53型感染为主,反向斑点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可对HPV进行分型,为宫颈癌的防治与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高宇琳
关键词:HPVHPV基因分型
247例人乳头状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的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乳头状病毒(HPV)感染的检测是筛查和预防宫颈癌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微阵列分型检测技术,以厦门市第二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女性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张蓓林清平陈小苑
关键词:人乳头状病毒宫颈疾病

相关作者

范崇德
作品数:12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研究主题:C-MYC 涎腺肿瘤 口腔白斑 鳞癌 乳头状病毒感染
喻伦银
作品数:54被引量:298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研究主题:肺肿瘤 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氧物歧化酶 癌变过程 诱发性
贺小玲
作品数:7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PCR 高脂血症 载脂蛋白 抑癌基因P53 C-MYC
毛永荣
作品数:91被引量:169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北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文献复习 免疫组织化学 非小细胞肺癌 表达及意义 免疫组化
李清
作品数:8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口腔白斑 鳞癌 C-MYC PCR-SSCP 口腔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