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7篇“ 中间产品贸易“的相关文章
- 基于中间产品贸易保护与技术转移之间复杂性的博弈特性研究
- 2023年
- 基于一个中间产品贸易模型,运用博弈理论研究了以关税、补贴为代表的贸易保护对北方国家企业向南方企业转移技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所转移的技术需要只有北方企业才能生产的关键中间产品时,北方企业向南方企业无偿转让技术的能动性会有所提高.关税提高会导致"规避关税"的技术转移,关税削减会导致"遏制进入"的技术转移.南方补贴最终产品的生产或补贴中间产品的进口也会促进技术转移.实施关税政策和补贴政策的福利效应不同,即从福利的角度考虑关税政策要优于补贴政策.政策含义是南方应采取有利于竞争的政策,以促进技术转移.
- 聂红隆张朋
- 关键词:数量经济学博弈分析贸易保护技术转移
- 语言距离影响中间产品贸易吗?——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 2022年
- 语言距离是如何影响中间产品国际贸易的?本文以WALS语料库为语言学的专业数据基础来源,将该数据库中的144种语法特征加权平均,构造从0到1的两两语言间的语言距离指数,用来刻画两国官方语言的差异。本文采用拓展的引力模型,使用2000~2014年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探究语言距离对中间产品贸易的影响。结果发现:语言距离对中间品贸易的影响是显著负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距离对中间品贸易的负向影响在逐年减弱;相对于美国而言,中国对不同文化和不同语言的接纳度和包容度更高,语言距离对中国的中间品贸易的影响更小。本研究的结论表示我们应该重视语言距离等人文因素对中间品贸易的影响,并且为理解全球化给贸易带来的影响提供了全新的经验证据,为提升中国中间品贸易的竞争力提供了重要启示。
- 武悦刘骏张政
- 关键词:语言距离中间产品贸易引力模型
- 中国中间产品贸易的地理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与东亚、欧洲和北美贸易的实证分析
- 中间产品贸易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大重要特征,能够反映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趋势,作为全球价值链和东亚区域价值链的主要参与者,中国的中间产品贸易在自身贸易结构和世界市场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以中国为研究对象,...
- 郑琳
- 关键词:中间产品贸易地理分布
- 网络视角下全球钴中间产品贸易时空关联关系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为了全面了解钴中间产品全球贸易现状、保障资源供应、应对潜在贸易风险,本文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法,研究了2010—2018年全球钴中间产品贸易网络的时空关联关系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全球钴中间产品贸易呈现稳定性和松散性特征,贸易体的平均贸易规模相对较小,贸易传输效率较高,双边贸易以及净进口为最主要的贸易模式。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等少数贸易联系广泛,同时占据着贸易枢纽位置的国家具有较强的贸易控制能力;中国虽然在贸易联系和贸易规模方面位居世界前列,具有较强的贸易控制能力,但是跨越贸易限制的能力较弱。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贸易风险,中国需要采取推动供给来源多样化、适度扩大钴中间产品海外产能、实施钴中间产品资源战略储备、加大对钴中间产品资源的回收力度、建立全球钴中间产品贸易风险监测体系等措施。
- 余慧丁颖辉
- 关键词:复杂网络
- 贸易自由化、中间产品贸易与工资——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分析了关税下降对企业员工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制成品关税下降会降低出口企业员工工资,原因在于出口临界点边缘的企业在最终制成品关税下降后从国内市场转向出口市场的过程中利润下降,进而导致企业员工工资下降。中间投入品关税下降将会降低非进口企业员工工资,提高进口企业员工工资,原因在于关税下降可以通过中间投入品的"成本节约"效应和"多样化"效应提高进口企业的经营绩效。对于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企业,最终制成品关税下降都会降低出口企业员工工资,但中间投入品关税下降对企业员工工资的影响不同:加工贸易进口企业员工工资会下降,而一般贸易进口企业员工工资则会提高。从分区域的研究来看,最终制成品关税下降,会降低东部和西部地区出口企业员工工资,提高中部地区出口企业员工工资;中间投入品关税下降,则会提高东部和西部地区进口企业员工工资,降低中部地区进口企业员工工资。
- 邓军王丽娟
- 关键词:贸易自由化中间产品贸易工资
- 中国制造业内外资企业中间产品贸易网络测度及比较研究
- 随着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国际贸易标的物由中间产品构成,全球中间产品贸易占全世界总贸易的50%以上。一国中间产品贸易在全球中间产品贸易中的贡献、影响和地位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实力。作为中间产品贸易的...
- 秦芳鑫
- 关键词:制造业
- 文献传递
- 中国和巴西中间产品贸易传输碳排放研究--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被引量:2
- 2020年
-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中国和巴西中间产品贸易的传输碳排放,分析了碳排放视角下的关键双边供应链环节和部门。结果显示:2005—2015年,巴西对中国中间产品出口的传输碳排放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中国对巴西中间产品出口的传输碳排放则呈现"先增(2005—2013年)后减(2013—2015年)"的趋势,两国中间产品出口的传输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在部门层面,中国对巴西中间产品出口的传输碳排放集中在纺织、化工、橡塑、水泥、金属、机械、电气和运输设备等行业,巴西对中国中间产品出口的传输碳排放集中于农业、矿业、金属和运输仓储等行业;从全球供应链来看,中国和巴西中间产品贸易的传输碳排放高度集中于少数供应链环节。文章就减少两国中间产品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提出政策建议。
- 王淞赵玉焕张中华
- 关键词:中间产品贸易碳排放
- 中间产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研究
- 2020年
- 为了厘清中间产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成本加成的作用方向,在内生可变加成率研究的框架下,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从需求和供给维度进行刻画,当供需平衡时,边际利润为零,根据产品价格和产量推导企业零利润时边际成本,再结合利润函数,进一步推导出企业成本加成的表达式;然后分别从企业边际生产成本和企业成本加成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间产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成本加成产生正向影响的结论。
- 高小健
- 关键词:贸易自由化
- 中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及其演化的影响因素探究——基于贸易成本视角被引量:12
- 2019年
-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地扩展和加深,生产分工进入产品内分工阶段,中间产品贸易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中间产品贸易是产品内分工的主要表现形式。论文选取了纺织业、运输业和电子产业分别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传统全球分工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代表,研究其贸易网络结构的特征与演化趋势。并以中国为中心的中间产品贸易网络为例,探究了影响贸易网络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①3种产业的中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有明显差异,电子产业网络联系紧密,而运输业和纺织业的结构则相对松散。②1998—2017年,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明显提升。③从影响中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的因素来看:地理距离对中间产品出口偏好的影响显著,但是仅纺织业体现出了地理距离衰减效应,在电子和运输业中,地理距离越大,贸易偏好反而越高;沟通成本显著影响中国对目的地国家的出口偏好,中国文化在目的地国家推广能够提高贸易偏好;目的国制度质量对贸易偏好的影响显著,国家的话语权和可靠性能够提高中国对目的地国家的中间产品出口偏好,但同时,规制的质量越高,中国对其出口偏好则更低。④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在3种产业中均体现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 马佳卉贺灿飞
- 关键词:贸易网络贸易成本
- 中间产品贸易渠道下碳排放转移核算研究
- 2019年
- 文章通过引入中间产品贸易建立定量核算方法,精确计算了OECD国家与我国的碳排放转移趋势与基本格局。模型第一步计算产业转移的规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核算碳排放转移规模。计算结果表明:中国与OECD国家之间产业转移的载体是混合型的,既存在高排放产业,也存在清洁产业,然而整体上中国显示出较大的碳排放净收入效应;高耗能的污染生产环节布局到中国,再通过中间产品贸易渠道供外国最终消费,由此隐性地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减排压力。
- 代迪尔
- 关键词:中间产品贸易碳排放投入产出表
相关作者
- 宋时梅

-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城乡收入分配 资本存量 中间产品贸易 省际面板数据 产品贸易
- 胡小娟

- 作品数:55被引量:383H指数:9
-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 研究主题: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 经济增长 FDI 制造业
- 马涛

- 作品数:53被引量:58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 研究主题:全球价值链 全球贸易 外国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 金融危机
- 陈晓红

- 作品数:688被引量:8,741H指数:46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 研究主题:中小企业 实证研究 大群体 应急决策 成长性
- 赵立斌

- 作品数:6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
- 研究主题:FDI 生产网络 全球生产网络 产品内分工 中间产品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