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 篇“ 中轴骨 “的相关文章
绝经后女性中轴 骨 与外周骨 骨 密度的测量分析 2024年 目的比较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中轴 骨 密度和外周骨 密度的骨 质疏松诊断结果,并研究DXA测量不同部位的骨 密度及其随年龄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 质疏松科就诊的518例患者资料,年龄50~89岁,平均(67.8±8.8)岁。依据年龄分为4组,用DXA测量受试者中轴 骨 密度T值及外周骨 密度T值,比较两者在诊断骨 质疏松时的差异,并行一致性检验。记录各组腰1-4、全髋、股骨 颈DXA T值,并观察各部位骨 密度随年龄变化的特点。结果中轴 DXA和外周DXA诊断骨 质疏松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65,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较弱(Kappa=0.2,P<0.05)。中轴 骨 密度各部位T值存在差异,且随年龄变化趋势不同。结论中轴 骨 密度结合外周骨 密度可以提高骨 质疏松的检出率,中轴 骨 不同部位间骨 密度T值不能相互替代。 李楠 辛力 李胜利 袁峰关键词:骨质疏松 骨密度 原发性中轴 骨 滑膜肉瘤影像学表现(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报道1例原发性中轴 骨 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并复习文献,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例中轴 骨 滑膜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同时复习国内外文献,总结原发性中轴 骨 滑膜肉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原发性中轴 骨 滑膜肉瘤CT表现为膨胀性、溶骨 性骨 质破坏,密度不均,局部骨 皮质缺损,伴或不伴周围软组织肿块;MRI特征性表现为“三重信号征”、“铺路石征”。结论原发性中轴 骨 滑膜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组织来源恶性肿瘤,其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遗传学检查。 刘莹 高垒 史瑞清 李军飞 王明 张平 赵建 崔建岭关键词:骨骼 中轴骨 滑膜肉瘤 中轴 骨 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功能的影响研究2023年 目的:探讨康复过程中加入中轴 骨 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行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传统康复训练过程中加入中轴 骨 稳定性训练。训练前后对两组患儿运动功能均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二版)进行评估。结果:两种量表评估结果显示,经过三个月训练干预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4、2.323,P<0.05),且训练后观察组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商(Gross motor development quotient,GMQ)和精细运动发育商(Fine motor development quotient,FM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64、4.636,P<0.05)。结论:脑瘫患儿康复过程中加入中轴 骨 稳定性训练有助于提高其运动功能,有利于上下肢的活动,从而增强其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能力,促进其运动功能发展,有助于患儿的康复。 李翔 江淼淼 王东洋 李恩耀关键词:脑瘫 中轴骨 粗大运动 左手掌骨 中轴 骨 外脊索瘤影像学表现1例 2022年 本文报道中轴 骨 外脊索瘤1例。患者女,41岁,左手肿痛不适就诊。X线平片左手第2掌骨 基底部骨 密度欠均匀。CT平扫见左手第2掌骨 基底部掌侧不规则软组织密度灶,邻近骨 质受侵蚀,内见斑片状骨 质硬化。MRI见左手第2掌骨 基底部软组织肿块并骨 质改变,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呈持续性延迟强化。PET-CT检查,病灶FDG代谢增高。病理结果为中轴 骨 外脊索瘤。 师红美 李秋尧 安盼盼 李慧 孟祥水关键词:掌骨 脊索瘤 磁共振成像 CT影像组学对中轴 骨 脊索瘤与骨 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建立术前鉴别中轴 骨 脊索瘤与骨 巨细胞瘤的影像组学模型,并验证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中轴 骨 脊索瘤59例、骨 巨细胞瘤33例共92例患者,64例为训练集,28例为验证集。基于CT图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采用LASSO模型进行特征选择,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影像组学得分(Rad-score)。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以独立临床预测因素联合Rad-score构建综合模型,通过校正、ROC曲线、决策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从CT图像中共提取1409个组学特征,降维后获得7个最有鉴别价值的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该标签在训练集(AUC为0.890,95%CI:0.800~0.980)和验证集(AUC为0.860,95%CI:0.700~1.000)中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年龄和位于中轴 骨 两端是独立的临床预测因素。联合独立临床预测因素和Rad-score构建的综合模型,在训练集(AUC为0.970,95%CI:0.930~1.000)和验证集(AUC为0.920,95%CI:0.810~1.000)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训练集中,综合模型的AUC优于组学模型(Z=2.092,P=0.036)。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模型较组学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净获益。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建立的综合模型术前鉴别中轴 骨 脊索瘤和骨 巨细胞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有助于临床决策。 聂佩 郝大鹏 王宁 杨光杰 颜蕾 苗文杰 段绍峰 左盼莉 徐文坚关键词:脊索瘤 骨巨细胞瘤 中轴骨 CT影像组学对中轴 骨 脊索瘤与骨 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2021年 分析CT影像组学对中轴 骨 脊索瘤与骨 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作者自200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集的15例中轴 骨 脊索瘤患者(设为中轴 骨 脊索瘤组)及15例骨 巨细胞瘤(设为骨 巨细胞瘤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行CT扫描检查,并为其建立CT影像组学模型和CT影像综合模型,统计CT影像组学模型和CT影像综合模型对中轴 骨 脊索瘤与骨 巨细胞瘤鉴别诊断准确度。结果:CT影像结果显示,骨 巨细胞瘤多发生于非中轴 骨 两端,因此,位于中轴 骨 两端是鉴别诊断中轴 骨 脊索瘤与骨 巨细胞瘤的独立预测因子;CT影像组学模型对中轴 骨 脊索瘤与骨 巨细胞瘤鉴别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6.67%、93.33%,CT影像综合模型对中轴 骨 脊索瘤与骨 巨细胞瘤鉴别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3.33%、100.00%。结论:CT影像组学对中轴 骨 脊索瘤与骨 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郭丽虹关键词:骨巨细胞瘤 抗骨 质疏松联合用药前后骨 质疏松伴糖尿病患者中轴 骨 骨 量分布和结构变化 目的利用DXA对比分析抗骨 质疏松联合用药前后T2DM伴OP患者腰椎及髋部骨 密度与结构参数的变化,探讨T2DM对绝经后女性OP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预测患者中轴 骨 不同部位潜在骨 折风险提供更进一步参考。 方法选取2012年... 刘力畅关键词:骨强度 骨折风险 文献传递 列线图可预测中轴 骨 及骨 盆软骨 肉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目的: 研究中轴 骨 及骨 盆软骨 肉瘤的独立预后因素,开发可预测中轴 骨 及骨 盆软骨 肉瘤患者5年和10年总体生存率的列线图。 方法: 回顾性地从监测,流行病学及最终结果数据库(SEER数据库)中检索了1988年到2016年之... 杜江南关键词:列线图 软骨肉瘤 中轴骨 中轴 骨 脊索瘤、骨 巨细胞瘤鉴别诊断中应用MR动态增强的临床效果分析2019年 目的分析中轴 骨 脊索瘤、骨 巨细胞瘤鉴别诊断中应用MR动态增强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中轴 骨 脊索瘤、骨 巨细胞瘤患者各30例,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联合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确诊,比较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对两种疾病的速率常数、转运常数、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类型。结果①30例骨 巨细胞瘤患者中速升速降型曲线20例(66.67%),平台型曲线10例(33.33%);30例脊索瘤患者中持续上升型曲线19例(63.33%),平台型曲线11例(36.67%);骨 巨细胞瘤的转运常数(0.13±0.08)/min、速率常数(0.67±0.23)/min明显高于脊索瘤(0.06±0.04)/min、(0.16±0.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转运常数为0.078/min,速率常数为0.434/min作为诊断骨 巨细胞瘤阈值时,特异度、敏感度高。结论中轴 骨 脊索瘤、骨 巨细胞瘤在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时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动态增强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有明显差异,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准确鉴别诊断。 介瑞关键词:中轴骨 脊索瘤 MR动态增强 骨巨细胞瘤 四例SAPHO综合征患者中轴 骨 的磁共振评估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SAPHO综合征患者中轴 骨 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其对本病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观察分析4例SAPHO综合征患者前胸壁、全脊柱及双侧骶髂关节的磁共振表现。结果本组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前胸壁受累,主要为胸锁关节和胸骨 柄体联合关节,表现为骨 质肥厚、硬化、骨 髓水肿、关节间隙狭窄、积液,以及胸锁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全脊柱中共40个椎体受累,最常见部位是胸椎,其次为腰椎,最后是颈椎。受累椎体异常信号包括骨 髓水肿、脂肪沉积和混杂信号,还可以看到椎角及终板受累、椎小关节受累、椎间盘及相应间隙病变。2例可见前纵韧带增厚、脂肪沉积及骨 桥形成;3例患者骶髂关节受累,以单侧髂骨 为主,受累骨 质信号改变为骨 髓水肿、硬化。1例可见右侧髂骨 前方软组织水肿。结论磁共振可以清晰显示SAPHO综合征患者中轴 骨 的病变,具有一定特征性,其中可通过骨 髓水肿来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判断病情,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 张亚男 李俊秋 温庆祥 于梅艳 杨迎 崔璨 赵鲁卿 张秦 霍健伟关键词:SAPHO综合征 胸壁 骶髂关节
相关作者
张卓莉 作品数:383 被引量:2,375 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痛风 结缔组织病 王昱 作品数:75 被引量:421 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痛风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结缔组织病 高鹏 作品数:12 被引量:22 H指数:3 供职机构:江油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电针 康复治疗 脊柱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郝大鹏 作品数:167 被引量:620 H指数:1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 郭树真 作品数:10 被引量:29 H指数:4 供职机构:临淄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CT表现 股骨头 骨折